近期,國際能源價格屢創新高,國內通脹壓力日益增大,令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環境更趨復雜;而央行行長關于“用更加有力的貨幣政策應對通脹”的表態,也讓市場預期銀行信貸將進一步收緊。顯然,這對以存貸款業務為主的商業銀行經營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對此,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在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目前貨幣政策從緊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既應做到信貸規模的總體把握,又要不斷優化信貸結構,同時發展各項創新業務,拓展盈利的增長點。在這一商業銀行業務結構轉型過程中,銀行業協會將積極促進商業銀行防范各類金融風險,審慎穩健經營,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更好地為包括廣大小企業和農民在內的各類金融消費者提供融資服務。
記者:通脹壓力增大可能使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在這種環境下,中國銀行業未來的發展將受到什么影響?
楊在平:經濟增長放緩勢必影響到銀行業的盈利增速。不過,中國銀行業經過5年來的改革,資產質量、管理水平和抵御經濟周期波動及市場風險的能力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總體來說影響有限。
2007年底,我國銀行業在規模、資產質量和經濟效益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為52.60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7%;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首次突破8%,資本充足率達標銀行161家,達標銀行資產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79.02%。而在2003年,達標銀行只有8家,占比僅為0.6%。
2007年底,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6.2%,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同時提高撥備,以豐補歉,主要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39.2%;盈利能力進一步提高并已接近國際水平,資本利潤率16.7%,銀行業呈現穩健發展局面。
國民經濟的持續向好趨勢不會改變,金融市場將在改革和創新中繼續發展,商業銀行也有望穩健增長,緊縮的環境將促使銀行拓展和深化中間業務和綜合經營,盈利模式有望逐步改善。
記者:從緊的貨幣政策正在縮小商業銀行傳統存貸款業務的盈利空間,對此,您怎么看,商業銀行應如何應對?
楊在平:從緊的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信貸額度增長受控以及非對稱加息。這有利于推進銀行業務結構的戰略轉型,促使銀行由注重傳統的貸款業務轉移到更加注重中間業務的拓展,進而優化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結構。
另外,信貸額度收緊將導致銀行資金向優質客戶傾斜,貸款質量提高,從而降低信貸成本;同時,銀行議價能力會進一步增強,表現為利率折扣減少,資金定價走高,從而對銀行息差產生正面影響。
記者:您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商業銀行應注意什么,防止什么?
楊在平:在新形勢下,商業銀行既要做到信貸規模的總體把握,又要不斷優化信貸結構,確保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能夠得以滿足。同時,商業銀行應加強風險管理,防止不良貸款反彈。應主動研究產業結構調整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的影響,尤其要關注不良貸款絕對額的變化。其中,重點應關注房地產市場的走勢,科學安排房地產開發和消費貸款,借鑒美國次貸危機教訓,確保按揭貸款真實性,防范房地產開發商貸款風險,支持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目前,中國銀行業還應格外注意的是:當經濟處在上行周期的時候,金融機構的風險意識更應強化;金融創新對金融市場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監管體系的建設應繼續完善和加強。
記者:您認為,未來我國銀行業的發展,重點應放在哪些領域?
楊在平: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多次表示,當務之急,一是要加強小企業金融服務,確保正常合理的小企業貸款需求得到滿足;二是要加強農業貸款,注意引導大銀行對“三農”信貸的合理安排,力爭在從緊貨幣政策下對“三農”信貸投放力度不放松,比例不下降;三是要加強奧運金融服務。
因此,未來中國銀行業發展的重點將集中在中小企業融資和農村金融等幾方面。而在此之前,商業銀行應做好中小企業和農村的真實投融資生態以及擁有的金融服務等方面研究。
另外,零售銀行業務也是新的方向。原因是零售銀行業務涉及到居民的生活、消費、投資等方方面面,與證券、保險、基金等多個金融市場有著非常強的交叉性和互補性,零售銀行相對于公司銀行業務,表外收入比重的空間更為廣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