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 題:靈活調整貨幣政策 保持經濟發展活力——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李超解讀“再次降息”
記者 張旭東
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背景下,繼本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降息之后,央行決定自30日再度降息,政策調整之頻繁、力度之強均為歷史罕見。那么,月內再次降息著力點在何方?為應對這場危機,央行還將采取哪些措施?央行新聞發言人李超31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意在應對危機、保持中國經濟發展活力
對上次降息,李超10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這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的大背景下出臺的。
李超31日強調說,此次再度降息,主要是考慮到這場國際金融危機蔓延之迅猛,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預料,而且從全球范圍來看,這場危機明顯對實體經濟產生了沖擊。
“由于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較大,為防范這場危機對中國經濟金融的沖擊,有必要及時靈活地調整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相關經濟政策,力爭把這場危機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
李超表示,從前三個季度經濟數據看,我國出口有進一步減弱的趨勢,特別是沿海地區出口導向型企業部分出現經營困難的苗頭,而物價上漲勢頭有所減緩。再次降息,重在保持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
對為何此次只降息,而沒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提問,李超回答說,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是充足的,并沒有出現受金融危機嚴重沖擊的那些國家出現的流動性枯竭狀況。此次沒有選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是考慮在保持合適的流動性水平基礎上,把握好貨幣政策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此次降息的同時,美聯儲等一些國家央行也下調了利率。李超對此表示,為應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我國領導人已多次呼吁各國要攜手努力,強調共同應對危機的重要性。“這場危機是全球性的,所以也需要各國央行在政策上互相協調配合。”
央行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不再加以硬約束
李超表示,為靈活有效應對正在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央行目前已不再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加以硬約束。
他介紹說,針對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的物價上漲、投資信貸高增等現象,為了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央行采取了一些臨時性措施,合理調控信貸總量,商業銀行根據宏觀調控的要求,根據各自需求提出了在信貸方面的規劃,央行從宏觀政策層面加以指導。從當時情況看,需要對信貸投放加以約束,從之后的效果看,這些措施對防止產能過剩、信貸擴張過猛等問題產生了積極效果。“這些措施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李超表示,從今年年中開始,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了快速變化,特別是快速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我們根據這些新形勢進行適時調整。“目前,央行已不再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加以硬約束。”
中國經濟完全具有抵御風險的能力
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多大影響的問題,李超表示,中國屬于發展中的大國,內需潛力巨大,國內市場有著廣闊發展空間,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中國經濟完全具有抵御風險的能力和信心。
不過,李超強調說,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蔓延僅有兩個月的時間,下一步演變及影響尚需密切關注,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在擴大內需等方面,要采取有效的“組合拳”式的宏觀經濟政策。
目前,隨著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蔓延,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已成不少國家的共識。對此,李超表示,這場危機發生后,現有國際金融組織架構和功能在作用發揮、市場約束、監管規則、風險預警等方面暴露出一些弊端和問題,因此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改革十分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