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機構撰文指出,應強化對評級運用和評級機構的監管;IMF應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管和監測
G20倫敦峰會在即,中國發出的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聲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繼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之后,中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前日也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呼吁,加快推進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建設。
而在昨晚8點多,中國央行網站掛出名為《對改革國際金融監管體系的幾點認識》的文章。這篇署名“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的文章提出,此次金融危機暴露出金融監管存在多方面問題,包括監管理念上過分相信市場的作用,現行金融監管模式滯后于金融創新的實踐,同時,國際監管合作體系尚未形成,IMF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管和監測尚需加強等。
針對上述問題,文章指出,要改革國際金融體系,首先要正視自身存在的不足。其次要引入宏觀管理機構的周期參數,加強逆周期機制。同時,監管機構須提高隊伍素質,以增強監管市場的經驗和感覺。此外,還應關注公司治理問題,對于那些具有系統重要性、業務活躍的跨國金融機構,監管機構應該制定更高的治理標準。
文章特別指出,應強化對評級運用和評級機構的監管,各國需要共同行動,加強對評級體系的國際監管。國際證監會組織、國際清算銀行和金融穩定論壇應當協調制定和執行標準,指定專門機構負責這些規則的貫徹執行,重點關注評級體系存在的問題、消除評級機構和發行人之間的利益沖突以及提升評級機構的獨立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25日在出席法國兩個議會委員會的聽證會之后表示,當前這場持續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可能重新點燃市場對創立新的儲備貨幣的興趣,這樣的討論無可厚非。
世界傾聽中國
掌管歐洲委員會貿易總司的總司長歐沙律文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國的建議是一個非常“雄心勃勃”的建議,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歐盟在建立統一貨幣方面有豐富經驗,但也經過了長期的過程。中國在G20倫敦峰會之前提出此建議過于倉促,是“不現實”的。
據法新社報道,作為本次倫敦G20峰會的主人,英國首相戈登布朗直言,中國的建議不會成為下周的G20峰會的主要議題。
歐盟最高經濟官員Joaquin Almunia則稱,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并沒有發生巨大的結構性改變,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是安全的。當然,“每個人也都同意,IMF應該在世界經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國和印度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歐沙律文強調,一些人反對中國的提議,這不意味著不尊重中國的意見,“要知道歐洲領導人經常提出意見之后被駁回,相反的,這說明我們都在認真傾聽中國領導人在講些什么。”
在此之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與美國財長蓋特納,也接連表態拒絕了建立新型全球性貨幣來代替美元的提議。
但俄羅斯對中國的提議非常贊同。據俄羅斯新聞社報道,早些時候俄羅斯給G20峰會提交了一份提案,希望IMF考慮建立一個超主權儲備貨幣的可能性。
支持擴大中國投票權
謝旭人在上述采訪中強調,應該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他對金融穩定論壇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宣布吸收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成員加入表示贊賞。
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也高調對中國表示支持。他在華盛頓訪問期間表示,中國會感到其應在世界性機構中占有一席之地,IMF即是最明顯一例。他呼吁美國采取行動使中國與全球管理性機構相結合。
英國《電訊報》報道,陸克文將于下周在倫敦G20峰會上提出,中國應該在IMF獲得更大的投票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經濟秩序。
根據目前IMF的結構,中國只有3.66%的投票權,而德國是6%,英國4.9%,歐盟成員一共有32%份額,美國占17%,印度1.9%。
陸克文認為,IMF這個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早已過時。“中國目前的投票權同比利時和荷蘭相當。現在讓我們清醒地面對21世紀吧。”他說。
陸克文目前參與主持G20峰會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工作組,他表示,給予中國更大的投票權將有助于IMF早日干預可能的下一輪金融危機。
博弈IMF改革
謝旭人在上述采訪中還說,支持增加國際金融機構資源,以加強其幫助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同時,要保證新增資源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危機方面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此前一天,IMF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增加IMF的資金規模,擴大貸款項目的靈活性,減少不必要的附加條件等。
在給本報記者的電子郵件回復中,IMF第一執行副總裁約翰利普斯基表示,上述改革反映了成員的廣泛共識。對于中國積極支持IMF發債的表態,利普斯基說,IMF的改革會符合一些國家增加貢獻的意愿,也將增加這些行動的信譽。他非常樂觀地認為,IMF將獲得足夠資金支持。
英國貿易與投資部長默文戴維斯日前對本報提到,IMF等國際金融機構必須做出改革,但同樣重要的是,金融服務業的監管改革不能各自為政,“全球需要一個統一的模式,能夠使銀行、對沖基金及其他金融領域得到統一監管。這是這次峰會應該致力解決的。”
(本報記者趙剛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