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傳聞監管層正醞釀提高合規性門檻、嚴格審核房企借殼上市,對擬借殼上市的房產企業的資產實力提出更高要求。有關專家認為,“嚴審”房企借殼上市,將使房企“搭乘”借殼“便車”上市的難度增加,有利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2010年,在提振經濟復蘇過程中,受系列利好政策的影響,部分城市房地產企業“亢奮”異常。城市頻出“地王”,房價地價不斷攀高。去年底,北京的樓市租售比再創記錄首次突破1∶500,而國際房產租售比的通行標準是1∶100到1∶200。上海的租售比為1∶500,深圳的租售比平均為1∶450,如此高的房地產租售比,顯然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同時快速攀高的房價又直接引發投機買房盛行,也較嚴重地影響了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毫無疑問,2009年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幅較大,房地產泡沫開始聚集。有關專家認為,如果今年房價繼續脫離基本面大幅上升,將可能危及處于復蘇中的中國經濟。
從資金流動看,25%的投資“落戶”房地產行業,“裙帶”30多個產業。從土地供應看,國土資源部去年批準用地比2008年增長了21%,實際供地比前一年增長了44%。資金過度流入房地產業,也不利于解決目前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調整問題。
去年12月初,國務院會議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同時要求多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此舉被視為政府調控樓市的開始。
實際上,對房地產調控的“關鍵”環節無非是對其資金鏈的“調控”。
聚焦資本市場,房地產上市融資是其很重要的一個資金來源。除萬科、保利等地產企業是直接IPO上市之外,目前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都是靠借殼實現,包括金融街、招商地產這樣的明星房地產企業。據《證券日報》統計,自2007年11月份去年年底,滬深兩市有73宗地產業務注入式的重組案例,涉及44家ST公司。但在今年,ST公司中有26宗類似重組案例順利完成,且無一例失敗案例,可見在ST公司“脫胎換骨”中,房企可謂風光無限。就連曾叱咤一時的春蘭股份(股票簡稱現為“ST春蘭”),也是靠注入地產業務得以“重生”。如果借殼風潮不斷擴展下去,即使收縮信貸規模,資本市場仍有可能演變為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另一條“捷徑”。
如果監管部門嚴格控制房地產企業借殼上市,無疑會對該行業的融資行為產生較大影響。有關人士認為,審核門檻抬高之后,必定會影響開發商融資的效率和規模。長期來看,對開發商的投資信心尤其是購置土地的信心形成一定的抑制,從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開發商高價拿地,并促使開發商加快現有土地開發,加快存貨周轉。
與此同時,地產企業借殼融資不規范之處多,并且非常容易受行業周期影響。鑒于此,證監會準備加強房產企業借殼的審核,提高地產企業借殼門檻,則有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提高房企借殼門檻,則與目前一些部門、一些城市出臺的信貸、土地、稅收等方面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呼應,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自然就少走一些彎路。(張志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