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國家發改委、衛生部和人社部聯合發布了《改革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其中,藥價要降、診費要升是該《意見》最大的亮點。
作為醫改系列配套文件之一,《意見》一經公布,就引起了衛生領域廣大工作者熱切關注。
“以藥養醫”能有改觀嗎?醫生價值能充分體現嗎?看病貴的問題能解決嗎?醫療服務質量能提高嗎?對此,各地衛生主管部門領導、醫院院長、有關專家紛紛展開熱議。
試點醫院——
“升診費”抵不了“降藥費”
11月23日下午,廣東省政府召開全省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動員大會。記者了解到,廣東將在未來3至5年內,逐步調整降低直至取消公立醫院銷售藥品15%的加成;今年內,實現3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
取消藥品加成,從而徹底改變“以藥養醫”現狀,是國家醫改的大方向。在這方面,廣東的深圳、湛江和韶關三地已選擇部分公立醫院開展試點。 [廣東“醫改”方案出臺 2011年基本醫保全覆蓋]
6月15日,湛江市中心人民醫院開始試點。副院長肖桂元介紹,試點以來,該院共降低了1054種西藥和562種中藥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門診患者的負擔。由于其他醫院沒有進行改革,大量病人紛紛到該院看門診開藥,使該院門診量到目前為止增加了20%。
肖桂元說,雖然有關部門將部分醫療服務和檢查項目的價格提高了4%,但對彌補醫院藥價損失作用不大。醫院減少的藥品銷售收入,尚無法在醫療服務上獲得有效彌補。“目前,加成降低5%,我們還能從其他方面想想辦法,挺一挺。如果真的實現零差率,其他的補償又沒有到位,醫院日常運營很難支撐。”肖桂元說。
對此,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表示,必須從根本上對現行醫療服務價格糾偏,將提高醫療服務價格的政策落到實處。
“目前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偏低,如3000多項醫療收費項目中,只有大約1%是護理方面的收費項目。比如,一個床邊洗頭才6元,比發廊還便宜。但是護士開展這項工作,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抬頭的高度,病人的監測都要非常注意,否則將導致腦梗塞、靜脈栓塞。又如病房三級護理一天才3元,比酒店服務費便宜。上述這些‘虧本經營’以往都靠15%的藥品加成來補貼。以藥養醫一旦斷供,醫院將無法運轉。”廖新波說。
醫院院長——
提高診療費,服務也要跟上
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和人社部聯合發布《改革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后,各地醫藥界都產生了較大反響。
此次意見明確要求提高醫療服務費用,得到了上海瑞金醫院院長朱正綱的認可。他認為,公立醫院改革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發揮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是促進醫療機構從“以藥養醫”向“以技養醫”轉變。醫療服務費用提高了,醫生通過技術獲得合法的陽光收入,就不會為回扣去開大處方和昂貴檢查了,這樣才能進入良性循環。
北京朝陽醫院院長王辰也表示,在醫療服務中,腦體倒掛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醫療服務的質量,無法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這樣下去,也就無法形成更多的人參與到醫療隊伍激勵機制,將來面臨的是“沒人當醫生”的尷尬局面。
提高診費,更要提升服務。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院長申作宏說,《意見》的出臺將有助于合理調整藥品價格,促進衛生事業和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提高診費、降低藥價”,其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于任何一名患者,如果診療費提高而沒有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的話,必然會有意見。因此,“提高診費、降低藥價”的關鍵是要讓患者感覺到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以及能順利地用上便宜有效的降價藥,讓老百姓感覺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還有一些醫院的院長則希望得到更多財政補助。“醫院一半的贏利來自于藥品加價,目前大部分的醫療服務收費都是虧損的。如果按照‘意見’執行,醫院的正常運轉肯定會受到影響”。上海長征醫院副院長呂一剛坦言,按照常規計算下來,贏利可能要減少一半,希望有關部門通過增加財政補助等措施進行必要補償。
專家觀點——
醫療服務應有合理回報
《改革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的發布,經過2—3年的醞釀討論,是醫改系列配套文件之一。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認為,《意見》是根據醫改的精神制定,旨在控制藥品費用,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改變過去藥品費用與非藥品費用扭曲的收費結構,改變不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醫藥物流中心研究員李憲法表示,價格形成機制的討論一直貫穿于醫改方案討論的始終。《意見》所制定的方向是對的,兼顧和平衡了各方的利益,是值得肯定的。
對于如何形成合理的價格機制,劉國恩說,長期以來,我國的藥品價格、大型設備的投入,都是同市場接軌的,在這上面,沒有太多的調整空間,最多也就是現在的零差率。而醫療服務的價格,是通過行政來控制的。從長遠來看,要從機制和體制上想辦法解決,讓醫療服務價格得到合理的回報,符合市場規律,符合患者的價值判斷。
對此,李憲法研究員表示類似的看法。他說,價格改革解決不了“看病貴”的難題,因為價格不是和費用直接對應的。一系列的降價措施、藥品招標改革等,并沒有解決看病貴的難題,政策目標難以實現。手握處方的醫生只要在處方上進行稍微的調整,就會“消化”掉藥品降價的效果。改革價格形成機制,需要的是改變公立醫院運行機制,使公立醫院得到合理補償。(記者王君平 鄧 圩 賀 勇 王有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