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昨天上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草案以“攻堅”二字表述接下來五年的工作。“十二五時期,各項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可以說是深水區的改革。”談及十二五時期的特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如是說。深水區的改革有哪些攻堅任務?哪些關乎民生的政策值得期待?本報以7個版的篇幅一一為您解讀。
“數”說十二五
7%
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到2015年達55.8萬億元。
7%以上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以上。
4500萬
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51.5%
到2015年,城鎮化率達51.5%,提高4%。2.2%
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
13.9億
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9億人以內。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
3600萬套
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3600萬套。
18.18億畝
耕地保有量維持在18.18億畝,年均增長率為0。
“一旦攻不下來很多事情很難辦”
2009年,遲福林曾受國家發改委委托參與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前期研究工作。就十二五時期的主要攻堅任務,本報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遲福林認為,十二五時期對我國來說,是一個歷史轉型期,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世界經濟結構和秩序調整,使傳統全球化紅利模式不可持續,全球經濟再平衡勢必要經歷較長的時間,原有出口導向模式到了難以為繼、非改不可的地步,這是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遇到的一次最大外部沖擊。
從內部發展階段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實現由生存型階段向發展型階段的歷史性提升,由此,開始從私人產品短缺時代走向公共產品短缺時代。社會需求結構的變化,必然引發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國正站在歷史轉型的新起點上。
“實現轉型的關鍵,主要取決于改革。”遲福林表示,十一五時期也談到改革攻堅,但是現在看,改革攻堅確實越來越難,十二五時期真正到了改革攻堅的最后階段,“一旦攻不下來很多事情很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