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jīng)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zāi)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從2003年起,溫家寶已連續(xù)出席了10次全國人代會閉幕后的總理記者會。
昨天是他任期內(nèi)的最后一次人代會后的總理記者會,這次記者會時間長達182分鐘,是10次記者會中時間最長的一次。
在過去的9次總理記者會上,時間最短的是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后的那次,時長105分鐘。那次人代會選舉了溫家寶為國務(wù)院總理。
去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后的總理記者會,是時長僅少于這次的一次,為160分鐘。
不過從他兩屆總理的記者會時長看,上一屆的平均時長低于這一屆,這一屆有四次都超過了140分鐘,而上一屆只有一次超過了120分鐘。
總理記者會
今年總理記者會時間長達182分鐘,是近十年記者會中時間最長的一次。
今年總理記者會共有14家媒體獲得了提問機會:
中國媒體
新華社
《人民日報》
臺灣《中國時報》
香港無線電視
《財經(jīng)》雜志
中央電視臺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中國新聞社
外國媒體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華盛頓郵報》
半島電視臺
法新社
路透社
今年記者會上,溫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共有5處引用了詩文: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出自《素書》,傳為黃石公著。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這三句分別出自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元張養(yǎng)浩《廟堂忠告》、《孟子·滕文公下》。
“情天再補雖無術(shù),缺月重圓會有時”,出自清林朝崧的《送呂厚庵秀才東歸二首》。
“寸寸河山寸寸金”,出自清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
“謠諑不斷”、“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分別出自屈原《離騷》和司馬遷《史記》。
- 盤點
國內(nèi)市場化媒體首次提問
在過去的總理記者會上,通常提問機會最多的是外國媒體,其次是內(nèi)地媒體,再其次是港臺媒體。
有提問機會的內(nèi)地媒體中,過去一直都是由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提問。以過去的9次為例,一般內(nèi)地媒體有四個提問機會,主要由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提問。
不過這種情況在這次發(fā)生了變化,《財經(jīng)》雜志成為第一個獲得提問機會的市場化媒體,打破了以往一直由中央主要媒體提問的慣例。
此前9年的總理記者會,提問機會共計116個,平均每年約13個。在激烈的“提問資源”“爭奪”中,外國媒體“一枝獨秀”,9年來獲得了60次提問機會,占比高達51.7%;港澳臺媒體獲得了21個提問機會,占比達18.1%;內(nèi)地媒體提問機會則為35個,占比30.17%。
總理主動增加兩個問題
昨日中午1時30分,溫家寶回答完了法新社記者的提問。記者會主持人、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發(fā)言人李肇星問總理是否結(jié)束發(fā)布會,總理說:“如果不累,再提兩個問題。”
實際上,在過去的總理記者會上,超出預(yù)定時間后總理提出增加提問或延長記者會時間的情況并不少見。
比如去年記者會上,在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后,李肇星詢問他是否結(jié)束,他提出延長十來分鐘。
最后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和新華社獲得了兩個提問機會。
而這一次的最后兩個機會,則給了中國新聞社和英國路透社,路透社記者提了兩個問題。(記者 楊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