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制造業成為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但是,過去的兩年,全球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遭到嚴重打擊,中國的制造業受到不小沖擊,同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近些年來,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制造業企業總量增長迅猛。2000年整個制造業的企業數約為14萬個,總產值達到約7萬億元,從業人數為約4600萬人。而到2008年,制造業企業數、總產值、從業人數分別增長了175%、497%、67%。2009年,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制造業總值中占比為15.6%,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工業制造國。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一方面,制造業地區分布存在明顯差距。制造業在中國東、中、西部之間的發展存在明顯差距,不管從總產值、增加值,還是從就業人數看,東部比中部發展好,中部比西部發展好。另一方面,競爭優勢的層次較低。目前中國制造業大多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居多,高新技術產業嚴重不足。我們是世界低端產品及零部件的廉價供應商,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優勢處于一個較低的層次上。
面對以上中國制造業發展現狀,如何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中國制造業結構升級是當今中國亟需解決的問題。而承接國外高端制造服務業轉移和提高科技創新是迫在眉睫的兩項任務。
首先,大力承接國外制造服務業產業轉移,促進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在中國,制造服務業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制造業與服務業相融合是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趨勢,它指企業將以產品為中心的制造業向服務增值延伸,圍繞制造業生產過程中的前端和后端業務,開展專業服務活動,旨在提高產品附加值,引領制造業產業升級。制造業服務化的形式相對廣泛,大致包括產品研發設計、市場研究、咨詢服務、零部件定制服務、集成服務提供商、整體解決方案、工程總包、第三方物流、供應鏈管理優化等。國外,很多知名跨國公司,如IBM、GE、NIKE、米其林輪胎等都已成功轉型為制造服務業企業。制造服務業已成為保持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應抓住世界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機遇,努力創造環境,大力承接國外制造服務業產業轉移,促進國內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實現中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
其次,推進科技創新,為中國制造業發展提供支持。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普遍存在低成本、低利潤、缺乏自主品牌與技術含量等特點。這些特點造成中國大部分制造業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當失去低成本的比較優勢,企業就會面臨滅頂之災。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擺脫困境,提升中國制造業產業層次,就需要鼓勵創新,推進科技進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打造自有品牌。畢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才是企業的出路,是中國制造業持續發展的保證。因此,在當今世界經濟新形勢下,企業要加快戰略轉型,努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低成本優勢向技術優勢轉變,依靠科技創新,發展核心技術,努力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的道路。
2011年9月,由亞太總裁協會與中國吉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世界產業領袖大會在長春市隆重召開,大會主題為“新一輪全球經濟結構調整下的國際科技與產業轉移”,大會期間,著名國際經濟學家、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鄭雄偉特別指出,面對當前新形勢,我國制造業要想進入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就需抓住有利機遇,積極承接國際上的制造服務業轉移,堅定走創新的發展道路,最終推動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龔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