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3月1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和往常一樣堅持每天到黎明化工研究院工作。中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中國聚氨酯材料奠基人之一的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我國著名的化工合成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83歲的李俊賢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終踐行科學家精神,急國家之所需,不斷攀登一個又一個科技高峰。他勇于創新,甘于奉獻,淡泊名利,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做出杰出貢獻,成為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楷模。新華社記者趙鵬 攝
李俊賢院士在做研究。黎明化工研究院供圖
從“嫦娥奔月”算起,中國人的飛天夢做了兩千年,但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這種夢想才得以照進現實。東方紅1號、長征2號、神舟6號、嫦娥1號……當火箭將衛星或飛船送入太空時,我們歡欣雀躍,感動淚流。然而,可能很少有人想過,是什么擎起數十噸的火箭沖上藍天,將衛星、飛船推入太空?
答案很簡單,和汽車沒有汽油不能前進一樣,火箭升空也離不開燃料,這就是火箭推進劑。在新中國史上,研制“兩彈一星”的科學家們為大家所熟知,彪炳史冊。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他們背后也有一群科學家默默無聞。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就是這其中之一,在他主持的研究下,中國火箭有了自己的動力源。
小肥皂開啟大人生
李俊賢出生在四川省眉山縣一個農民家庭,在他剛記事時,父親就有病不能到田里干活,全家五口人的重擔全壓在母親肩上。盡管家庭生活艱難,母親還是下決心讓李俊賢上學,把改變家庭狀況的希望寄托在李俊賢身上。李俊賢讀到初中時,家里再沒有錢供他讀書了,后在家族的支持下,他才得以完成學業。
“當初學化工,是為了將來就業方便,想早點為家里賺錢。”上世紀40年代,肥皂在四川還是一種稀罕物,李俊賢想,肥皂是化工產品,如果學會制造方法,將來開個肥皂廠,一定可以賺錢養家。
1950年8月,李俊賢從四川省樂山市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化學工程專業畢業。但當時四川剛解放不久,百業俱廢,化學專業畢業生難有用武之地,開肥皂廠更是成為奢望。
就在李俊賢為工作愁眉不展的時候,東北化工局來到四川招聘技術人員。得知消息后,李俊賢沒顧得上和家人告別,就徒步4天趕往成都,后又輾轉多地才踏上開往沈陽的列車。
李俊賢在東北工作了七八個年頭。不管冬天有多冷,工作條件有多差,他都默默堅持。“那時候也不怎么注重防護,水銀就在水槽里到處流,房子上、角落里都有,現在那就不得了,但當時沒在乎那么多。”
1959年,由于工作業績突出,李俊賢被上級派遣到蘇聯中央化學委員會有機化學研究所作研究進修一年。
從西南到東北再到蘇聯,李俊賢的生活空間一再改變,但此時的他沒有想到,接下來的改變,影響到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