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堅持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經濟最困難時期已經過去、保增長已無大礙、世界經濟環境逐步趨于好轉的情勢下,是的時候了。
經濟運行歷來靠“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共同發揮作用。在經濟正常運轉時,無形之手發揮決定性作用。但在市場失靈、經濟運行出現重大挫折時,僅靠無形之手往往難以把握,甚至束手無策。在1929年的世界大危機中,各國政府作用有限,行政干預十分脆弱,多數國家聽憑市場擺布,結果造成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大破壞,生產力倒退了幾十年!這一次國際金融危機來勢兇猛,大有讓世界經濟重現大破壞之勢,但是,世界各國無論政體如何、信仰的經濟理論是左是右,在危機面 前各國政府都積極出手,“輸血”措施不斷,資助資金多多,救援計劃接二連三———是否凱恩斯主義已經沒人爭論,“救命”要緊,生存要緊!可以看到,盡管各種非議不斷,但是,世界各國經濟較快走出陰影已經是不爭事實。一些國家已經開始了“退出”的步伐,還有一些國家也在認真準備“后危機時代”的政策退出。
中國經濟在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不僅避免了經濟衰退,而且保八成功,再一次創造了奇跡,也是對世界經濟走出低谷的巨大貢獻。但經濟增長的基礎還不穩固,經濟恢復的勢頭還不十分強勁,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果斷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不能“退”,要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不過,在經濟逐步企穩后,經濟增長的動力要逐步由政府“單邊推動”向政府、市場、企業多方驅動轉型,特別是市場推動力更不能忽視。這既是市場經濟規律的必然,也是下一步追求增長質量、加快轉型的要求。因此,充分認識市場機制的作用已經刻不容緩。
從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的要求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具有迫切性。市場配置資源,比有形之手更有效率,因而能更快調整產業結構。今后,政府投入應該以公益性、全局性的長期項目為主,以鐵公基為代表的基礎設施項目為主,而在競爭性項目、競爭性產業中,政府投入和國有企業盡量不與民爭利。
從調控的方式看,今后應更多使用市場力量和市場手段,讓競爭充分發揮作用。久治難愈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其實還是市場競爭不夠充分、淘汰機制不完善的結果,以至于每次結構調整,都不得不用行政干預的手段強行關停并轉。關閉“五小”、大規模“砸錠”……每一次都離不開強大的“有形之手”;但隨之而來的,是一輪輪更嚴重的“長線更長”。現在,產能過剩問題又一次嚴重地擺在我們面前,在現實情況下,完全脫離行政干預似乎不現實,但更多地使用市場力量,運用價格杠桿和競爭逐步形成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是必然選擇。
從運行的主體看,在經濟逐步好轉的情形下,要避免出現大規模的“國進民退”,要大力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雖然在中國已經有了迅速的成長,但在金融支持、關鍵領域項目準入等方面,依然有諸多障礙。可以說,沒有民營經濟的健康成長,就不會有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也難有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