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股指期貨掛牌交易的日子臨近,投資者對于新品種的神秘感和新鮮勁也逐漸淡去。此刻,人們更關心的是,股指期貨究竟會給資本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進入股指期貨“時代”后,投資者又該以怎樣的投資策略應對?
能否擺脫“先漲后跌”定律?
-長期而言有利于
股市穩定
近期,滬深股市逐步擺脫幾個月以來的盤整局面,有不斷走強的跡象。這其中,股指期貨將上市對市場信心的提振,是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也有投資者擔心,股指期貨上市會不會帶來股市反彈的結束?
這種擔心并不是空穴來風。統計顯示,海外主要市場的股指期貨上市前后,大多形成了股票現貨市場的中期頭部。比如,美國股市在股指期貨上市之后的幾個交易日開始下跌,歐洲一些市場在股指期貨上市當日即見頂。亞洲市場上,日本日經225指數、韓國KOSPI200指數頭部出現在期貨上市前的10天、4 天,而恒生指數、H股指數,頭部則出現在期貨上市后的1天、17天。這種現象是否也會出現在A股市場上?
市場人士認為,股指期貨作為一種避險工具,并不能對股票現貨市場的長期趨勢形成實質性影響。海外市場的這種“先漲后跌”定律,與投資者的“羊群效應”和市場投機氛圍相關。而從A股市場目前的情況看,近大半年來,滬深300指數一直處于橫向的振蕩整理中,并沒有出現大幅上升行情。因此,只要股指期貨推出前股市不出現急速上漲,就沒必要過于擔心之后股市會出現下跌。
而從長遠而言,股指期貨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投資品種,其避險功能也勢必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股市,大大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從國際主要金融市場長期趨勢來看,股指期貨的推出使投資者有了對沖現貨市場風險的工具。越來越多的衍生工具與現貨結合的創新產品出現,將極大豐富投資組合管理方式,使現貨市場風險控制更為有效,從而會吸引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等低風險偏好的機構進入現貨市場,對現貨市場資金將產生明顯的正向刺激。
從股指期貨市場與股市之間的資金流向來看,雖然在某些時期股指期貨的市場規模可能超過現貨市場,但這主要是場外資金大量流入造成的,不僅沒有影響股市的活躍和流動性,而且促進股市價格合理波動,對股市的發展具有長期推動作用。
大盤股會借得東風嗎?
-關鍵仍看上市公司基本面
去年以來,股市出現超預期反彈。不過,這輪反彈行情的主角卻是中小盤股,大盤藍籌股一直是波瀾不驚,有些甚至不斷創出新低。市場多次預期熱點會在大盤股和小盤股之間出現轉換,卻一次次落空。股指期貨上市能否成為市場風格轉換的一個契機,也是近期股市里的熱點話題。
此次上市的股指期貨,其標的指數為滬深300指數。由于滬深300指數的權重股大多為大盤藍籌股,有觀點就此認為,由于股指期貨具有雙向交易獲利的機制,藍籌股籌碼意味著市場的話語權。因此,對于機構大資金來說,控制藍籌股籌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盤藍籌股將成為市場的重點關注對象,其估值中樞將隨著資金的追捧不斷提高。近期藍籌股的市場表現開始漸漸擺脫頹勢,似乎也印證了這一判斷。
從國際市場經驗來看,股指期貨推出后,標的指數成份股的波動性和平均收益相對于非成份股都會有顯著的增加。占權重較大的大盤藍籌股事實上擁有了做空機制,能夠得到機構投資者的垂青,對大盤藍籌股形成實質性的配置需求。
不過,客觀地看,近期大盤股的走強,股指期貨上市只是誘發因素之一,其背后的真正原因仍是大盤股的基本面,以及大盤股和小盤股之間的估值水平差異。數據顯示,上證綜指2010年動態市盈率為16.78倍,滬深300指數為15.99倍,而金融服務行業最低,僅為13.39倍。相比之下,前期中小盤股票經過反復炒作,不少板塊估值過高。因此,資金從高風險、高估值的中小板及創業板流出,流向估值相對低廉、風險相對較小的藍籌股,也是投資者的一個理性選擇。
專家提醒,股指期貨不會改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投資者在決定是否投資大盤股時,不應過于迷信“股指期貨機會”,而要從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入手,選擇真正具有業績前景、成長性良好的優質藍籌股。
目前仍為“小眾”市場
-期貨“炒新”可能有更大風險
股指期貨產品風險較高、專業性強,并不適合所有投資者都參與,總體來說是一個小眾、套保和風險管理的市場。
據測算,2009年滬深300指數日均波動為75點。以此平均數計算,如果當日波動75點時,合約乘數為300元/點,一手合約盈虧額就達22500元,有很強的放大效應。尤其當做空時,做空的潛在虧損無上限。此外,與現貨不同,股指期貨有到期日,一旦到期,就要結算。因此,在投資股指期貨時,避免承擔自己無法承受的風險,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
從中金所公布的保證金標準來看,5月、6月合約為合約價值的15%,9月、12月合約為合約價值的18%,高于之前公布的12%水平,加上經紀公司加收的部分,5月、6月合約上市交易的保證金很有可能超過18%,按照目前滬深300指數的點位計算,合約價值約100萬元,每手合約的保證金需要18萬元。較高的保證金有助于抑制股指期貨推出初期可能出現的過度投機交易。
不過,A股市場素來有“炒新”的傳統,去年創業板上市首日遭遇爆炒的景象,人們依然記憶猶新。股指期貨上市之初,是否也會出現盲目“炒新”,目前仍是懸念。不過,專家提醒,期貨市場是多空力量均衡的市場,市場定價若不均衡,套利交易者就會入場將價格拉回到正常區間。因此,與股票市場相比,期貨“炒新”意味著更大的風險,投資者一定不能以“炒新”的熱情去參與股指期貨。 許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