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四、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14.推進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樹立系統培養觀念,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機制。要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開展由政府、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改進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查,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要加強教研機構建設,廣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積極探索和推廣先進教改經驗,加強對一線教師的專業指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育人質量。
15.推進考試和招生制度改革。按照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維護社會公平的原則,深化考試招生工作改革。設立省級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研究制定考試改革方案,指導考試改革試點。完善義務教育免試相對就近入學的具體辦法。改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式,加大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薄弱初中的比例。完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積極探索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以及推薦錄取、定向錄取、破格錄取相結合的多元招生辦法。研究制定有利于促進我省農村、牧區,尤其是青南地區少數民族教育發展和人才選拔培養的考試招生辦法和措施。深入實施招生錄取工作“陽光工程”,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加強誠信考試教育,強化考試安全責任。加強招生考試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招生考試的服務和管理水平。
16.探索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圍繞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中國特色大學制度和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積極推進我省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增強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活力。各級各類學校要提高科學化管理的水平,充分發揮管理育人的作用;提高規范化管理的水平,努力克服辦學的隨意性、盲目性;提高精細化管理的水平,克服千校一面、趨同發展的現象,努力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提高人性化管理的水平,切實將以人為本的要求貫穿到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將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改革高校內部管理體制作為我省探索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的突破口。各有關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改進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減少和規范對高校的行政審批事項,依法保障高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保障高校能夠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宏觀政策,自主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自主制定學校規劃并組織實施,自主設置教學、科研、行政管理機構,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自主確定內部收入分配,自主培養、引進、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學校財產和經費。建立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報告和公告制度。各高校要定期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教育教學質量情況,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每年適時向社會公告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情況。建立學科專業評估和公告制度。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每4年對本科專業評估一次,每3年對專科(高職)專業評估一次,并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告。建立普通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統計、監測和公告制度。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研究提出我省實施現代學校制度的具體方案,根據國家要求與全國同步進行。
17.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我省辦學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目標是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深化公辦學校辦學體制改革,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積極探索公辦學校聯合辦學、委托管理等試驗,先行在西寧市等地進行試點工作。改進非義務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完善優惠政策,鼓勵公平競爭,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教育領域。允許社會資金以獨資、租賃、合資、合作、項目融資等方式參與教育項目建設,鼓勵投向高等教育、高中階段及以上非義務教育學校、薄弱學校、新建學校、幼兒園、后勤項目。依法落實民辦學校、學生、教師與公辦學校、學生、教師平等的法律地位。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部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和落實支持民辦教育的優惠政策。鼓勵以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方式,促進民辦教育發展。依法加強民辦教育管理。教育行政部門設立專門機構,負責民辦教育發展的統籌、規劃和管理工作。增強品牌意識,各州、地、市都要積極創辦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民辦學校。
18.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明確各級政府責任,規范學校辦學行為,促進管辦評分離,形成政校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省政府發展教育的職責是:統籌管理義務教育,促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合理分布,扶持困難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合理設置和調整高等學校及學科、專業布局,統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教師編制等標準;州(地、市)政府的職責是:統籌負責區域內教育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執行,依法籌措教育經費,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進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縣(區、市)政府的職責是:統籌實施教育發展規劃,統籌教育經費投入,統籌教育資源配置,鞏固提高“兩基”成果,負責保障學校校舍安全,組織實施學校布局調整,落實本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加強以小學、初中為主的教師隊伍建設,消除本區域校舍危房,落實有關要求,切實保證師生安全。改變政府直接管理學校的單一方式,綜合運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成立各級教育咨詢委員會,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咨詢論證。培育專業教育服務機構,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規范決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臺前要公開討論,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19.加強學校德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建立省委、省政府領導定期到高校作形勢報告的制度。加強高校輔導員和思政課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高等院校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齊配強一線專職輔導員。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設一批優秀的思政專題網站,進一步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充分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作用,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特點,充實教育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政策教育,加強省情教育、“三個意識”教育和感恩勵志報國教育,形成我省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亮點。加強勞動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學校逐步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職輔導教師。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文化館、科技館、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資源要經常性地開展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學生一律免費開放。切實把德育融入各級各類教育,融入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學校、家庭和社會相互貫通的學校德育體制和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和諧校園、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和綠色校園創建活動,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和周邊治理,落實校園安全保衛工作責任制,健全校園安全防范工作組織網絡,完善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推進人防、物防、技防設施建設,為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和廣大學生、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20.加強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和國防教育工作。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建立省級有關部門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和國防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推行“政府負責、部門合作、師生參與、制度保障”的工作體制和“網絡完善、設施配套、經費落實”的工作運行機制。新建和改擴建學校基本達到國家體育衛生和藝術場館設施、器材配備標準。全省85%以上的學校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85%以上的學生達到國家體質健康要求。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積極整合社會相關教育資源,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創建藝術特色示范學校。建立學生國防教育基地,推進全省學校國防教育和學生軍訓工作發展。保護學生視力。
21.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擴大我省公派出國留學人員派出規模,加大高等院校教師、博士生和碩士研究生出國學習和訪問力度。拓寬合作辦學渠道,積極鼓勵高校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培養人才、合作開展科技攻關、合作共建學科、實驗室和實訓基地,提升整體辦學實力和競爭力。采取政府與民間并舉、雙邊與多邊并行的辦法,推進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高校通過實行小學期制度等辦法,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來青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加大柔性引智力度。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教育交流。緊緊抓住國家支持我省藏區發展、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央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和東部高校對口支援中西部高校計劃等機遇,大力開展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省外聯合辦學,積極協調省外知名高校對口支援我省院校,充分利用省內、省外乃至國際多種資源,促進我省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培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