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在第72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發表演講
面對經濟轉型的新形勢,中國政府應該做出怎樣的轉型?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第72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作為特邀嘉賓發表了演講,闡釋了對我國經濟轉型相關問題的思考。
盧中原認為,經濟轉型的新形勢對政府的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經濟發展使得國內要素條件和輿論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包括要素成本的上升、信息傳播和社會評估活躍。信息傳播和社會評估活躍,這點社會學家關注比較多,政治學家關注也比較多,盧中原認為研究經濟學的人也日益需要對這兩個條件關注。
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國,我們的深層次矛盾進一步暴露。此外,中國政府還在世界上主動承擔著減排的義務,對中國以石化能源為主的省份是具有重大的挑戰的。盧中原認為,要在這樣的背景下考慮中國怎么樣轉型,怎么讓不同地區能夠有發展的空間維護他們發展的權利,還要使中國的經濟轉到節能減排的軌道上。
這一輪經濟投資中,發達國家也在調整自己的供給結構、需求結構,例如提出振興制造業,發達國家振興傳統制造業使世界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發生變化,中國傳統的市場也發生轉變,盧中原指出,這對中國經濟發展也帶來了變化。
盧中原認為,要依托活躍的市場和廣泛的社會參與構建一個有限的、有效的、有責的政府。他提出,過去通常把政府干什么、市場干什么劃得很清楚,根據現在的實踐認識,這種劃分已經不能解決中國繼續前進的問題,已經不能解決遇到的新挑戰的問題。
企業和市場仍是經濟轉型的主體,政府應推進市場制度創新,加強風險監管。美國的金融危機使國內反思,一種觀點是強調加強監督監管,在中國的傳統的金融體系中,創新是遠遠不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既要創新又要監管。
盧中原還提出要完善市場信息和準入規則,維護競爭秩序。大幅減少微觀干預。但是政府應當加強微觀領域所涉及公共利益、損害公共利益的東西,比如說能耗、質量、安全、衛生檢疫、技術,要加強工藝的規制,規模經濟達標不達標都是由市場決定的。
盧中原認為要加強功能引導性的普適性的政策,就是能耗、減排、技術安全為主要導向的功能性引導的政策。及時主動引導和接受社會進步,鼓勵各界廣泛參與,凝聚改革和轉型共識。
在演講最后,盧中原談到政府轉型的問題。他提出了這樣的思路:第一,由市場上的運動員轉為設計師、監管者和裁判員。把設計師和監管者放在裁判員的前面。第二,政府應當由一般經濟建設領域轉向社會和生態建設領域。第三,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大體均等。第四,由注重帳面財富積累轉向注重真實福利水平比較。第五,由注重物質資本投入轉向優先投資與人力資源開發和技術創新。(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記者王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