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奮力開啟湖南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進程,必須立足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基礎和階段性特征,必須適應世情、國情、省情發生的深刻變化,堅定不移加快發展步伐,堅定不移加快發展方式轉變。
第一節現實基礎和發展環境
“十一五”時期是我省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是應對重大挑戰、經受重大考驗、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大膽探索、銳意創新并邁出堅實步伐的五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全省上下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大力實施“一化三基”戰略,成功戰勝低溫雨雪冰凍等嚴重自然災害,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譜寫了科學跨越、富民強省的新篇章。
1.“十一五”奠定的堅實基礎
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008年躍上萬億元新臺階,躋身全國十強,2010年達15902億元(預計數,下同),五年平均增長14%,是歷史上發展最好最快的一個時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500美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86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75億元。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品零售額等主要指標,在“十五”的基礎上實現了總量和均量翻番。高新技術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2%,全省已步入工業化中期加速發展的新階段,經濟運行走上了又好又快的發展軌道。
結構調整扎實推進。始終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4.7:46:39.3,第二產業占比提高6.4個百分點。新型工業化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做大并形成了機械、食品、石化、有色、建材、冶金、輕工、文化、旅游等9大千億產業,全省工業化率達39.5%,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6%左右。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大宗農產品供給穩定,糧食連續7年增產,穩定在600億斤左右,龍頭企業轉化加工、轉移就業、轉變經營方式的帶動功能增強,2010年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32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超過3000家。服務業快速發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加速融合,現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金融支撐能力增強,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均突破萬億元,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8家,總數達73家。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城鎮化率達44.4%,新農村“千村示范”工程穩步推進。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非公有制經濟占比達56.2%。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萬億元。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相繼開工和建成一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骨干工程,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城鄉面貌大為改善。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6450公里,延伸和改造農村公路14.8萬公里。武廣高鐵開通運營,洛湛鐵路建成通車,長株潭城際鐵路等重大項目啟動實施,鐵路營運總里程達3693公里。黃花國際機場實施改擴建,旅客年吞吐量達1262萬人次。內河港口千噸級以上泊位達90個。能源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電力裝機容量達2912萬千瓦,株洲航電樞紐、石門二期、華能岳陽二期、金竹山二期等建成運行,以桃花江核電為標志的新能源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特高壓輸變電建設與農村電網改造扎實推進。水利防災減災能力和水資源保障能力穩步提高,63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全面完成,20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取得新的成效,建設標準良田720萬畝,皂市、洮水水庫等重大樞紐工程積極推進。氣象預報預警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長株潭三市通信并網升位,全省互聯網寬帶用戶數達368萬戶,電話用戶總數突破4000萬,數字電視網發展迅速,90%以上農村地區實現了通郵、通電話、通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