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第二,農業面源污染持續存在目前高風險
化肥污染區主要集中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7個省市和湖北省。按目前趨勢分析,如不加以控制,預計到2015年,除江西、山西外,中國中部和東南部地區的15個省區將全面進入高風險區域,包括北京、上海、河北、河南、陜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廣東、海南。 由于糧食安全的巨大壓力和有機農業技術的制約,未來化肥污染仍然會持續存在相當長的時間,有專家預測,化肥各類污染的排放量可能在2035年之后仍然會保持不變。鑒于以生物農藥取代化學農藥需要很長時間,農作物病蟲害綜合治理也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因此,化學農藥的使用仍將延續很長時間,但是,未來中國要盡量科學地合理地使用化學農藥,盡可能生產更多的高效低毒農藥。
第三,重金屬對土地資源和農產品污染需要高度警惕
何愛國指出,改革開放以前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很長時間,大多數人沒有想到工廠廢水、廢液、廢氣、廢渣、尾礦以及各種機械、電子廢棄物中含有的重金屬會產生對土壤、農作物、果蔬等方面的污染,并能夠在食物鏈中不斷富集,從而形成對生物與人體的不可逆轉的巨大毒性,因此,中國的企業管理、政府決策、環境保護中長期以來沒有關于重金屬污染的預防性與治理性措施。更由于長期以來中國企業技術落后,特別是隨著鄉鎮企業的密集發展和民營企業的大發展,重金屬污染的范圍不斷擴大,程度不斷加深,重金屬污染長久以來得不到有效治理而日積月累,形成對土壤、水體、生物的嚴重污染。未來十年,中國將進入重金屬污染的風險高發期和疾病爆發期。
第四,養殖業、漁業、草業污染難以遏制
農村養殖產業未來會保持不斷增長勢頭,相應的污染排放也會迅速增長,2040年前后可能會超過化肥對總磷(TP)的貢獻率,有效監控與科學治理急需跟上這種發展形勢。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均還處于中期階段,隨著工業與城市的繼續高速發展,用水大量增加,而污染排放進一步增加,則水體污染難有較大改觀,漁業生態環境難以逆轉,漁業污染將繼續惡化。隨著人口增加,糧食與飼料需求擴大,傳統粗放型農牧業會進一步擴張,加上氣候變暖,工業發展,城市拓展,草原污染將進一步加劇,草原生態退化、荒漠化、石漠化在未來十年可能更加嚴重。
第五,農村生活污染形勢嚴峻
隨著農村城鎮化、農民收入增加和農民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轉型,農村的生活污染在未來會愈來愈嚴重。調查表明,農村地區的人均垃圾產生量已經和城市相當,其中,大城市郊區的農村垃圾產生量甚至超過城市本身的平均水平。城市郊區的人均污水排放量超出了城市平均水平的整整一半。農村每年產生的九十多億噸生活污水基本上任意排放,20.8萬噸生活垃圾也是隨意傾倒,絕大多數鄉鎮缺乏環保基礎設施,行政村與村小組的污染治理幾乎處于空白狀態。當前中國農村的環保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普遍缺乏基本的排污系統和垃圾處理清運系統,也缺乏訓練有素的環保工作機構與工作隊伍。直到中國城市化基本完成以前,中國農村生活垃圾對農村環境的壓力還會持續加大。專家表示:只有有效解決這一難題,農村小康才算真正實現。
第六,警惕高新技術農業中的污染風險
未來的農業發展與污染防治需要依靠更多的生物技術,但生物技術對環境的影響不一定是積極的,也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特別是新培育的生物物種和轉基因物種對生物多樣性、食品安全、生態系統可能構成風險。新化學物質的合成與使用,可能使得具有高毒性與生物蓄積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得以形成,對未來中國農業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現行的POPS已經有殺蟲劑氧化副產物、抗生素、內分泌干擾素等,未來可能會生產或自然合成更多的POPS。POPS具有長期殘留性、循環累積性、高脂溶性、高毒性等特點,對植物、動物與人體均會產生嚴重破壞性,如導致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失調以及癌變。轉基因農業與新化學農業等各種高新技術農業中的不確定因素,使農業污染增加了更多的復雜性、風險性與不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