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科學發展 輝煌十年”系列稿件之十九
人才強國戰略,是我國于2002年制定并實施的又一重要國家戰略。這是中國共產黨因應時代潮流和社會發展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進入新的世紀,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日益演變成高科技人才的競爭和高素質人才的較量。黨中央、國務院在科學分析時代背景和國際國內形勢的前提下,果斷決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即通過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潛在優勢,大力培養高素質人才,走人才強國之路。這是我國順應時代潮流和國內外形勢發展而做出的必然選擇。我國的人才隊伍建設,關乎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關乎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功,關乎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
一、人才強國戰略的制定
人才強國戰略,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科教興國戰略的順利實施必須以大量高層次科技人才為基礎。在一定意義上,科教興國戰略其實也就是人才興國戰略。離開了大量高科技人才的支撐,科教興國既無從談起,也難以實現。因此,科教興國戰略強調:科技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的開拓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骨干力量。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提高經濟、科技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必須充分發揮現有科技人員的作用,培養、造就千百萬年輕一代科學技術人才,建設一支跨世紀的宏大科技隊伍。
為了配合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國家有關部委共同推出了“百千萬人才工程”。決定通過該工程的實施,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重大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里,造就上百名能進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有較大影響的杰出青年科學家;上千名具有國內先進水平、保持學科優勢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上萬名在各學科領域里有較高學術造詣、成績顯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
科教興國戰略實施后,我國的人才隊伍成長迅速,到2000年,全國具有中專及以上學歷或專業技術職稱的各類人員達到6360萬,其中黨政干部585.7萬,企業經營管理人員780.1萬,專業技術人員4100萬,其他人員894.2萬。這些人才為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2001年,我國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首次把人才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強調要“實施人才戰略,把培養、吸收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任務。”這就把人才問題提到了新中國建立以來所未有的高度,人才戰略開始成為國家戰略。
2002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2002—2005 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正式提出“人才強國”戰略。《綱要》指出:為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新形勢,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保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決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通過開發利用國際國內兩個人才市場、兩種人才資源,緊緊抓住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個環節,著力建設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綱要》還提出了一系列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方針:堅持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主題,以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為主線,以培養和選拔黨政領導干部、企業家、學科帶頭人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為根本出發點。人才強國戰略由此成為我國的又一項基本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