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科學發展 輝煌十年”系列稿件之二
中共十六大以來的十年,中國繼續堅持走自己的路,著力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國家機關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各項權益,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的過程中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出現政治體制改革與民主政治建設互動的局面。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進一步明確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和發展目標。中共十六大報告強調要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著重強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強調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必須嚴格依法辦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經過十年繼續深化政治改革,吸取世界各國政治民主發展過程中的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中國已經形成了民主政治建設與政治體制改革相互促進的改革思路和發展目標,即,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治的統一、尊嚴、權威,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這實際上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第二,積極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國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重點推進服務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設。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和批準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方案規定國務院機構改革的目的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的重點和任務有: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設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健全金融監管體制,設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繼續推進流通管理體制改革,組建商務部;加強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建設,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基礎上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所屬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將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為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撤銷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中共十七大后,為進一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草案)》兩個文件。國務院按照合理配置宏觀調控部門職能,形成科學權威高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加強能源管理機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要求,開始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決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理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這次改革突出了三個重點:一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科學發展;二是著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三是按照探索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要求,對一些職能相近的部門進行整合,實行綜合設置,理順部門職責關系。這表明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