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輝煌十年·百姓安居讓老百姓“住有所居”
“各安其居而樂其業”,《漢書·貨殖列傳》中的一句話,至今仍生動表達著每個中國人的夢想。這個夢想正在變成現實——十六大以來,房改逐步深入;十七大以來,保障房大踏步前進。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在實現“住有所居”。
政策引領:指明發展方向
2002年,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
這一年,商品房市場上,土地招投標制度開始實行,房產開發從這一年開始快速增長;這一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我國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應體系,已經推進了四年之久。
199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經濟適用房供應體系和商品房供應體系”的思路,這就是后來提出的“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的雛形。
1998年,住房分配貨幣化大幕開啟;1999年貸款買房、按揭等新概念開始登陸內地,2002年土地招投標制度開始實行……大量社會資源投入到百姓安居的事業中,居民住房狀況迅速好轉。到2008年,中國城鎮80%左右的住房已經通過市場交易來進行配置;到2011年,全國家庭現住房完全自有率達到84.7%。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這一年,同樣作為一個標志,百姓安居的另一個抓手——面向中低收入階層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也邁入大踏步發展的時代。
這一年,國務院發布《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快建立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
這一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將保障性住房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全面的住房保障時代迅速到來,到2011年,直接受益人數已經近億。
回望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歷程,實現百姓“住有所居”的夢想,無不與黨的重大決策緊密相連。從十六大到十七大,黨在每一個歷史節點推出的相關政策,都有力地促進了百姓安居的巨大進步,成為百姓實現“住有所居”最可靠的推動力。
巨大投入:結出累累碩果
百姓民生的事情,干起來就是大動靜;保障房這個大事情,干起來就驚天動地。
一年開工1043萬套、建成432萬套。這樣的成就,怎么褒獎都不為過——“十二五”規劃綱要中3600萬套的目標,第一年就開工了近三分之一。沒有中央的高度重視,沒有財政的巨大支持,沒有地方的勤懇努力,這個人類歷史上最浩繁的安居工程,怎么可能披荊斬棘、奮然前行?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之年,也是努力使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明確提出的一年。2008年底,國務院提出爭取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及棚戶區改造問題。隨后幾年,保障房建設一直是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并在2011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2010年,開工590萬套;2011年,開工1043萬套;2012年,計劃開工700萬套。
巨大的工程,背后是中央財政和各種政策的強力支持。2011年安排資金達1713億元,四年間增長了二十多倍。2012年中央預算報告提出安排資金2117.55億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繼續強調完善財政投入、土地供應、信貸支持、稅費減免等政策,支持保障房建設。
截至2011年底,全國約有3000萬戶、將近1億人受益于國家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如今,看一看大江南北,各種保障房小區,早已綠樹成蔭、花香鳥語。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一千多年前大詩人杜甫心憂天下的夢想,在十六大之后的短短十年間,正在變成現實。
經過幾年的努力和積累,2012年我國實際在建工程量至少已有1700萬套,隨著建設工作的繼續推進,以及已經竣工的保障房陸續進入分配使用階段,將會有更多的群眾實現“住有所居”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