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要機遇期。根據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五中全會精神和《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江西“十一五”農業發展現狀,科學編制《江西省“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不僅有利于準確判斷農業未來發展的基本態勢,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而且對我省搶抓發展機遇和戰略制高點,促進我省農業又好又快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
(一)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農業部門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穩糧保增長、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后勁”的工作思路,經受了多種自然災害頻發重發的嚴峻考驗及國際金融危機、市場波動較大等不利影響沖擊,保持了良好發展形勢,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
1、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明顯增強。2010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5458.7萬畝,糧食總產達到195.5億公斤,比2005年增長了5.4%,圓滿完成“十一五”糧食發展目標。油料作物1097.6萬畝,油料總產達到107.6萬噸,增長了41.6%。主要經濟作物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全省棉花產量13.1萬噸,果業產量297萬噸,茶葉產量2.98萬噸,分別比2005年增長了4.4萬噸、167萬噸和1.28萬噸;全省蔬菜產量1115.3萬噸,瓜類產量171萬噸,食用菌產量50萬噸,甘蔗產量59萬噸。主要畜產品穩定增長,全省肉類總產量達到308.2萬噸,增長25.7%;禽蛋產量51.1萬噸,增長21.4%;鮮奶產量12.2萬噸,下降2.4%。全省生豬、家禽、肉牛出欄分別達到2897.5萬頭、4億羽和139.6萬頭,分別增長24.2%、8.1%和37.7%。全省水產品產量達到215.3萬噸,增長了27.6%。
2、農業產業布局更趨合理。贛撫平原、鄱陽湖平原、吉泰盆地和贛西高產片等“三區一片”糧食主產區域得到進一步鞏固,贛中北油菜、贛中南花生和贛中芝麻三大油料生產優勢區域基本形成。重點發展了贛北百萬畝優質棉基地及贛中棉區,培育了贛東北、贛南、贛北、贛西、贛中等蔬菜產區,形成了“南桔北梨中柚”的果業發展大格局,以贛東北、贛西北、贛中、贛南等茶區為基礎,整合提升了“江西綠茶”品牌。畜禽生產重點打造了樟樹、南昌、東鄉、新干、南康、余江、萬年等“一片兩線”肉豬生產優勢區域,寧都黃雞、泰和烏雞、崇仁麻雞等優質肉雞生產優勢區域,鄱陽湖周邊縣區以及贛中南水禽生產優勢區域,贛中肉牛生產優勢區域。優勢水產區域化布局逐步顯現,形成了環鄱陽湖蟹蝦板塊、三大珍珠產業板塊、四大鰻魚產業板塊、四大鮰魚(烏魚、羅非魚)板塊、四大龜鱉類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