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十二五”時期是我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也是自治區農業農村經濟積極適應形勢發展的新變化、妥善應對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攻堅時期。為正確把握區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和發展態勢、引領自治區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民持續增收,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自治區發改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辦發〔2009〕173號)和《農業部關于加強規劃編制工作的意見》要求,結合新時期夯實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村穩定與繁榮的基本要求,編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種植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
第一章 “十一五”農業發展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間,在中央和自治區強有力的強農惠農政策帶動下,自治區各級黨政堅持科學發展的理念,把“三農”問題擺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在各族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較好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發展目標,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農產品產量穩步增長。2010年與2005年相比,全區農業總產值1376.89億元,增長231%。糧食總產量1170.70萬噸,增長33.5%,實現了糧食生產“區內平衡、略有節余”總體發展目標;棉花總產量達到247.9萬噸,增長26.7%,棉花總量、單產、商品調撥量等連續18年位居全國首位;油料總產量66.62萬噸,增長71.1%;甜菜總產量486.97萬噸,增長16.2%;全區地方西甜瓜總產量405萬噸,增長80%;蔬菜總產量1233.8萬噸,增長43.1%,其中生產反季節蔬菜241萬噸,增長102.7%。農業機械裝備水平明顯提高,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273.6萬千瓦,增長39.05%,全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80%,位于全國第二位。 鄉鎮企業得到較快發展,完成增加值200億元,增長88.4%。
(二)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已形成面積超200萬畝以上的糧食主產區5個、100萬畝以上的棉花主產區5個、15萬畝以上的油料主產區4個;設施農業異軍突起,反季節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等設施農業初具規模,2010年面積達到108.9萬畝,比2005年增加1倍多;以釀酒葡萄、啤酒花、枸杞、紅花、番茄、甜菜、油葵、亞麻等為主導產品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在全國占有重要的份額,已形成若干區域性優質高產特色產業帶,成為國內外極具競爭力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其中番茄醬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占世界產量的20%、出口量占國際貿易量的1/4;紅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60%以上,啤酒花和枸杞產量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70%和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