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實習生 楊霄霄)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日前發布了《2012年廣東省金融運行報告》,報告列舉了各項2012年廣東省主要經濟金融指標。報告中指出,近年來,廣東云浮、梅州市積極探索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把信用體系建設、金融產品創新與社會管理等有機結合,促進了農業加快發展、農村社會和諧、農民樂業安居,其創新的實踐經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以信用建設創新夯實農村金融發展微觀基礎
一是搭建征信平臺,形成金字塔式的農村信用管理共建體系。云浮市郁南縣成立全國第一家縣級征信中心;梅州市率先建立地市、縣(市)征信分中心和鄉村金融服務站。二是開發信息查詢與評價系統,打破部門間各自為政的“信息孤島”。云浮市開發的企業系統覆蓋全市所有企業和個體戶,農戶系統 2012 年末信息采集人數占全市農村人口的 79.2%。梅州市自主研發集信息錄入、評級、查詢、共享、產品創新、社會管理等六大功能于一體的農戶誠信信息服務系統,信息采集覆蓋全部行政村。三是開展信用村(鎮、戶)創建活動,重塑農村良好信用環境。
二、以政策工具創新引領農村金融改革發展方向
在國家一系列規劃戰略的指引下,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聯合廣東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等部門制定《關于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實施意見》,指導轄內金融機構因地制宜開展農村金融服務工作;創新推出“支農再貸款+信用戶”、村鎮銀行發起人擔保等運作模式,充分發揮支農再貸款資金杠桿作用,2010 至 2012 年累計分別向云浮、梅州發放支農再貸款 13 億元和 6500 萬元。
三、以支付體系創新疏通農村金融發展流動血脈
大力推廣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和非現金支付工具應用,不斷改善農村支付服務水平。截至 2012 年末,云浮市 847 個行政村設立服務點 893 個;梅州市設立服務點 2694 個,消滅取款空白行政村 1720 個,實現了農村支付服務行政村全覆蓋。
四、以金融產品創新激發農村金融發展活力
一是探索抵押創新,盤活農村金融資源。云浮市郁南縣以“一本三有”(本地戶口、有“較好”以上等級信用、有 50%以上建房基礎、有可流轉抵押物)為前提,試點 “農村建房抵押貸款”,截至 2012 年末,共為 115 戶農戶授信 278.2 萬元。二是加大產品創新,構建“造血式”扶貧。推出油茶寶、慈橙寶等特色涉農信貸產品,建立“擔保基金+金融機構+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融資模式,解決農戶無擔保、無抵押問題,實現由生活性幫扶向生產性幫扶轉變。三是健全基金保險,構筑農業風險屏障。梅州市推動各縣 (市、區)政府建立風險擔保基金,形成采集、授信、評級、貸款、風險補償“五位一體”良性循環機制。
五、以金融服務創新推動農村金融環境有效提升
創新金融知識宣傳服務方式,在鄉村金融服務站開設宣傳欄,組織編印、發放涉農金融服務刊物。打造“一站式”業務平臺,截至 2012 年末梅州市共開展金融業務下鄉 4800 多場次,累計授信農戶 10.4 萬戶,發放貸款 54.8 億元。發揮征信服務的社會管理功能,將信用行為、鄰里關系、計劃生育、賭博等社會信息納入征信系統。 通過金融改革創新,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一是使土地等生產要素盤活和信貸資源回流“三農”,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二是依靠黨組織開展信用村、戶創建工作,使農村基層黨組織找到了工作抓手,增強了凝聚力。三是通過征信建設與社會管理有機結合,運用利益引導的辦法讓群眾遵紀守法,改進了鄉村治理模式。四是通過構建“講信用有激勵、不講信用受約束”的激勵約束網,增強了農民信用和金融意識。五是盤活了以土地為核心的農村金融要素,促進了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立,破解了土地集約化難題。
下一步,應按照“先行先試、以點帶面、立足長遠”的原則,堅持人民銀行的指導督促作用、地方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金融機構的創新主體作用、土地要素改革的基礎支撐作用,推進信用信息的金融化、社會化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服務“三農”的投融資體系和農村土地金融市場,全面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