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實習生 楊霄霄)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日前發布了《2012年吉林省金融運行報告》,報告列舉了各項2012年吉林省主要經濟金融指標。報告中還指出,2012年吉林省推進糧食收購非現金結算成效顯著。
吉林省作為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多年來受傳統交易習慣等因素影響, 現金結算始終是糧食購銷結算的主要方式, “現金搬家”現象普遍存在, “假幣坑農”問題時有發生。2010 年 10 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切實履行央行社會管理責任,努力發揮支付服務“三農”職能,推進糧食收購非現金結算,并將其作為改善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的突破口,形成了“政府支持、銀行受益、企業歡迎、農民認可”的良好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把握一條主線,堅持三個原則,穩中求進拓寬糧食收購非現金結算應用范圍。始終把握“實事求是、 因地制宜、 靈活多樣、 務求實效” 工作主線, 堅持三個原則穩步拓寬糧食收購非現金結算范圍。一是試點先行原則。從糧食主產區糧食龍頭企業、收購商、國家/地方儲備糧庫、專業合作社、經紀人、農戶等多個突破點入手,創建“博來德” 1 、 “三井子” 2 等五個渠道全覆蓋、方式可復制、方法便推廣的試點模式,在全省兩市三縣開展試點工作。二是穩步推進原則。按照“試點不成功不推廣,成熟一個推廣一個”要求,確立了以龍頭企業帶動收購點、經紀人、農戶非現金結算模式,在全省選取國家級和省級糧食加工(收購)龍頭企業穩步推廣成功試點工作經驗。三是自愿為主原則。在積極宣傳、引導售糧人使用非現金結算工具的同時,尊重售糧人意愿,允許售糧人自由選擇現金和非現金結算方式,不搞一刀切。
(二)突出一個中心,抓好四個環節,破解糧食收購非現金結算難點問題。以推廣糧食收購非現金結算實現多方共贏為中心,突出抓好四個環節,采取多種措施破解推廣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一是抓好宣傳引導環節,破解社會認知度低問題。多次組織深入鄉鎮、村屯,采取“一對一” 講解、 舉辦業務培訓、召開推介會等方式,提高廣大農戶對非現金結算認知度。組織糧食收購龍頭企業赴試點單位現場考察,逐步消除企業對銀行卡結算的抵觸情緒。二是抓好優化服務環節,破解購銷雙方不信任問題。組織涉農金融機構設立專門服務窗口, 為收購各方量身定做非現金支付產品和服務,為收購企業再造非現金結算流程。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現有基礎設施作用,綜合運用網點柜臺服務、網銀和機具自助服務、現場查詢與短信提示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增強購銷雙方的信任度。三是抓好創新激勵環節,破解糧食收購參與方不積極問題。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出臺獎勵政策,提高銀行、企業主動性和積極性。協調金融機構調增轉賬電話、網上銀行等支付方式的日結算金額上限,實行調減收費標準、返還手續費等激勵機制鼓勵糧食收購各方使用非現金結算的積極性。四是抓好農村銀行卡受理環境建設, 積極破解卡內售糧款難使用問題。開展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建設銀行卡受理環境示范村和農業生產資料刷卡結算示范店,推進惠農服務“村村通”工程,將支付服務向農戶生活緊密的領域和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村屯延伸,保證農民銀行卡內的售糧資金“有處可用、方便靈活” 。
二、取得的成效
(一) 發揮模式帶動效應, 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2010 年以來累計實現非現金結算 516 億元, 其中 2012 年吉林省 243 家糧食加工企業實現非現金結算 213.46 億元, 非現金結算比例超過 76%, 較好地解決了糧食收購現金大搬家難題;同時,非現金結算方式打破了時間、空間限制,保證企業 7×24 小時不間斷服務和實現售糧資金實時入賬。
(二)參與方各取所需,形成和諧共贏格局。測算結果顯示,僅 2012 年非現金結算工作為銀行和企業節約現金押運、整點、安保等運營成本超過 1300 萬元,同時降低銀行、企業、農民現金收取、保管和使用風險,讓農民從中體驗到非現金結算帶來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三)以糧食收購非現金結算為突破,改善農村支付環境。在糧食收購非現金結算工作的帶動下, 2012 年,吉林省農村地區實現非現金支付量 1.93 萬億元,累計發行銀行卡 1865 萬張,人均持卡 1.38 張;發展特約商戶 1.05 萬家,布放各類轉賬電話、POS 機 3.63 萬部,布放 ATM 機 2120 臺;農村銀行卡受理環境不斷優化,國家各項補貼全部實現通過銀行卡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