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環境法治進入變革時代

發布時間: 2015-07-26 14:06:47  |  來源: 中國環境報  |  作者: 李成思  |  責任編輯: 焦夢
關鍵詞: 環境公益 環保法 環境執法 環境違法 環境資源

編者按

2014年,注定是環境法治發展歷程中不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環境法治快馬加鞭。伴隨著對美好環境的憧憬,環境法治進入變革時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環境保護注入強大動力。嚴峻的環境形勢,賦予環境法治建設以歷史重任。要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強化生產者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

期待通過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產權法律制度,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態補償和土壤、水、大氣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保駕護航,為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建功立業。

史上最嚴,實施也當最給力

新《環保法》凝聚共識高票通過審議

延續著2013年的高度關注,《環境保護法》修改依然是2014年環境法治的熱點。作為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法,《環境保護法》的每一步修改都牽動人心。2014年,25年難改的《環境保護法》通過了審議。

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后的《環境保護法》(以下簡稱新《環保法》)。新《環保法》一共7章,70條,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較之舊法,新《環保法》首次將生態保護紅線寫入法律,新法還從法律層面加大懲罰力度,明確提出對違法排污企業實行按日連續計罰,罰款將上不封頂。

從爭議到共識,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創新的新方向從沒有改變。“對現實的針對性、對未來的前瞻性、權利義務的均衡性”,是新《環保法》的3個突出特點。

除此之外,新《環保法》在幾個重要領域內都有重大突破。第一個突破是推動建立基于環境承載能力的綠色發展模式。第二個突破是推動多元共治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第三個突破是新修訂的《環保法》加重了行政監管部門的責任。

回溯修法歷程,各界期盼的新《環保法》修改可謂艱辛。針對此次修改,環保部門至少研究了10年,啟動修改以來調研論證歷時3年半,由全國人大環資委提出一審稿后總共歷經4次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兩次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第一次收到社會各界1.2萬條意見,第二次收到2000多條意見。最終,現階段最有力度的《環保法》凝聚著最大共識高票通過。

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新《環保法》的出臺,無疑是提振環保工作的強心劑。新《環保法》出臺,曾經引發了環境法學界的研究解讀熱潮。有法學專家稱,新《環保法》“史上最嚴,卻最難實施”。基層環境執法人員對新《環保法》有期待,也有疑問,一度認為,新《環保法》缺乏細則,在基層環境執法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實施難度大,而且其規定的追責條款讓環保人員感到“壓力山大”。

如何推動新《環保法》實施,讓“高大上”的法條扎實落地,使其真正發揮作用,成為環保工作面臨的新課題。為配合新《環保法》實施,各級環保部門開展了對新《環保法》的學習以及對企業和公眾的普法宣傳。2014年12月,環境保護部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辦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和《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等,這些配套規定為新《環保法》實施提供保障和支持。

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將正式實施,這既是進一步推進環保工作的重大機遇,也是考驗環保部門落實依法治國要求、加強依法治理的重大挑戰。在新年來臨之際,我們相信各級環保部門已經做好做足準備迎接新《環保法》實施。

霧霾推動大氣法重新修訂

人大審議《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

2014年,全國大范圍地區霾情不斷,“等風來”成為不少人的期盼。污染仍在持續,來勢洶洶的霧霾讓大家深刻地認識到,環保沒有局外人。霧霾推動大氣法大修,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成為社會各界強烈的訴求。

現行《大氣污染防治法》制定于1987年,并于1995年、2000年先后做過兩次修改,距今已近14年未做修改。

2014年6月,4個高級別的檢查小組已經開始奔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展開為期4個月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專項執法檢查工作。此時,大氣法修改已列入了本屆人大五年立法規劃,《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提上日程。

9月,備受矚目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工作終于又邁出實質性一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及關于征求意見稿的說明。

11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草案強調源頭治理、全民參與,強化污染排放總量和濃度控制。會議決定,草案經進一步修改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12月2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審議了國務院提請審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目前正在進行第三次修改的“修訂草案”,從原來的7章66條到現在的8章100條。據介紹,草案明確了分配總量指標、發放排污許可證的原則和程序;強化對新生產機動車、在用機動車、油品質量環保達標的監督管理;并增加專述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專述重污染天氣應對等章節。

修法的腳步如此急切,《大氣污染防治法》修改集中針對了目前大氣污染防治的需求。

此外,地方立法積極應對大氣污染。1月22日,全國首部地方性防治大氣污染條例——《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通過,并與3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分8章130條,規定了在重污染日應急狀態下,北京市將責令有關企業停產或限產、限制部分機動車行駛等內容。APEC會議期間,北京市收獲了珍貴的藍天,檢驗了大氣污染治理措施的效果,積累了京津冀等大氣污染治理的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氣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立法也于2014年列進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議稿)》已經基本形成,正在征求各方意見。

環境公益訴訟漸次突破

民間環保組織逐步取得合法身份

推進環境公益訴訟是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突破口和著力點,但一直以來環境公益訴訟也是環境司法的一個軟肋。這些年,推進環境公益訴訟之路并不平坦,2014年的環境公益訴訟有成長也有煩惱。

近年來,江蘇、貴州、云南等省法院積極開展環境公益訴訟,審理了不少具有影響力的案件,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但從全國范圍看,這項工作的開展情況還不容樂觀,不少省份尚未實現環境公益訴訟案件“零”的突破。

2014年4月14日,甘肅省蘭州市5位市民向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威立雅公司對自來水苯污染事故進行民事賠償并公開道歉。蘭州中院立案庭拒絕接受市民提交的任何起訴材料,理由是“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公民個人不屬于“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故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

9月10日,江蘇省泰州市環保聯合會對江蘇省泰州市某貿易公司違法將廢酸偷排到河中的案件提起了環境公益訴訟一審開庭。這一訴訟12月4日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進行了二審,此案目前尚在審理中。據了解,被告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理由之一是,泰州市環保聯合會成立不到一年,不是新《環保法》規定的“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5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的社會組織”,沒有訴訟主體資格。無論如何,這起案件一審判決被告支付環境修復費用1.6億元,是迄今為止全國環境公益訴訟賠付額度最高的案件,此案已注定成為環境公益訴訟的經典案例。

案件受理范圍具有局限性被認為是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問題之一,由于法律未明確原告主體資格,導致大多數涉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案件無法得到受理、立案。

新《環保法》第五十八條對環境公益訴訟原告主體資格做出了規定。立法過程中,環境公益訴訟資格門檻逐步放開,從中華環保聯合會一家、省級環保聯合會到合法環保組織。下個月,新《環保法》落地,民間環保組織將有合法身份。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擬于明年1月5日公布實施,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法律依據、起訴條件、原告的主體資格、公益訴訟管轄等內容作出了明確規定。與此同時,最高法確定了江蘇、福建、云南、海南、貴州5省作為開展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試點。

毫無疑問,環境公益訴訟舉步維艱的局面有望被打破,“環境官司”將越來越多地走進法庭。

不久前,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今年10月,貴州省金沙環保局因征收噪音排污費不力,被縣人民檢察院告上了法院。行政機關因履職不充分或怠于履職,被檢察機關跨區域提起行政公益訴訟送上被告席,不僅是在貴州省,在全國都還是頭一回。有專家認為,由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有利于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行政訴訟制度,也有利于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回溯今年發生的多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我們看到了環境公益訴訟依然在曲折中前行。除了訴訟原告主體資格需要明確之外,環境公益訴訟還存在賠付資金該如何使用等問題尚待明確,信息渠道不暢、經濟門檻過高、原告能力不足、取證舉證艱難、地方支持力低等問題。雖然困難重重,但夢想依然在我們心中滋長。2015年,環境公益訴訟如何發力,我們拭目以待。

加強監管執法,嚴懲違法行為

國辦發布《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

當清澈的河流變得污濁,當蔚藍的天空失去了顏色,當良好環境逐漸成為一種奢侈品,面對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我們需要全面推進新常態下的環境監管執法工作,需要打一場硬仗。

環境法治是不是“沒有牙齒的老虎”,考驗的是環境監管執法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水平,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的能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環境監管執法工作做出了新部署。新《環保法》實施在即,加強監管執法、保證法律得到嚴格實施,已經成為環境保護領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強環境法治的首要任務。

2014年11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以下簡稱國辦《通知》),部署全面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嚴懲環境違法行為,加快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著力推進環境質量改善。

國辦《通知》的出臺,為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環境監管執法工作的新部署找到了切入點,為深化改革、簡政放權對環境監管執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找到了著力點,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找到了共鳴點。

2014年,環境監管執法有多強?我們不妨先從“處罰案件數”和“處罰金額”這兩個數字,來看執法監察的成效。根據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透露的環境行政處罰及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的情況,2014年第三季度,全國共處罰環境違法案件11114件,處罰金額48345.63萬元。

2014年,環境保護部門與公安機關聯合打擊環境污染犯罪銜接機制愈加完善。在今年第三季度,全國各級環境保護部門累計向公安機關移交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371件,移送案件數量最多的是浙江省,共計173件。而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力度仍在加強,環境保護部將繼續督促有關地區加大對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的打擊力度。

相較于警察來說,環境執法行政執法手段受到很多限制,需要公安部門加入環境執法。10月,廣東佛山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環境犯罪偵查大隊和順德區公安局環境犯罪偵查中隊的同時揭牌成立,成為廣東省首個正式設立的“環保警察”機構。目前,全國真正在省一級層面成立“環保警察”的有浙江、遼寧、河北、山東、貴州5個省,地級市層面成立的就更多了。

全面推進新常態下的環境監察執法工作需要真抓實干。我們期待,環境監管執法工作徹底扭轉“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尷尬局面,讓所有人都真切感受到環境質量的改善,以實際行動維護環境法治的尊嚴。

環境資源審判走向專業化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專門審判庭

環境違法犯罪即傷了民利又傷了民心,群眾對于公平正義的感受來自一件件案件的查處,環境問題同樣關乎公平正義。環境資源案件具有特殊性,必須走專業化審判的道路。

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立專門的環境資源審判庭。據了解,環境資源審判庭是我國最高司法機關新設的一個專門審判機構,是在原立案二庭基礎上成立的,由5個合議庭、31人組成。

在宣布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的同時,最高法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最高法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是個開端,推進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建設,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正在全面展開。一個布局合理、適度集中的環境資源審判機構體系在逐步形成。

緊隨最高法的進步,不少地方法院成立了相應的環境資源審判機構。

截至2014年12月9日,全國共有20個省(市、自治區)人民法院設立了環境資源審判庭、合議庭、巡回法庭,合計369個。海南、福建、貴州、江蘇4個高級法院設立了專門的環境資源審判庭,廣西、河南高級法院的專門審判庭也呼之欲出,多數高級法院已經先行指定一個部門負責環境資源審判工作。12月19日,重慶市發布消息稱全市三級法院均設立環境資源審判組織。相比過去,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7月,全國環保法庭的數量是134家。

進入環保法庭的環境資源類案件數量偏少、環境資源訴訟的配套機制不健全……除了設立相應的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針對環保法庭存在的問題,人民法院還在實踐探索。

據了解,江蘇、海南、廣西等地方法院積極探索環境資源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三審合一”的歸口審理工作模式。此外,不少地方還探索了環保禁止令等制度。

同時,各地法院探索設立以流域等生態系統或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的跨行政區劃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實行對環境資源案件的集中管轄,有效審理跨行政區劃污染等案件。

發布典型案例和抓緊制定司法解釋也是最高法環境資源審判庭的重頭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即將出臺。此外,為統一環境資源案件的裁判尺度,最高法于7月集中發布了9個環境資源民事典型案例。12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通過新聞通氣會的方式,發布人民法院環境保護行政案件十大案例。

最高法環境資源審判庭的成立,是環境資源審判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環境專業化審判的新起點。這對于統一司法裁判尺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