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隨著快速經濟發展推高了大多數東亞國家勞動人口的比重使其躋身世界最高之列,政策制定者須制定惠及全體勞動者包括大型非正規經濟中的勞動者的勞動法規和社會保護政策,世界銀行新報告《東亞太平洋地區就業報告:就業、企業與福祉》建議說。
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表示:“‘一切照舊’不是一種選擇。如果不采取進一步行動確保就業帶來的福利效益,其后果將會日益威脅到社會凝聚力,并且隨著增長放慢將會制約生產率和抑制生活水平的提高。”
報告認為,現行政策未能幫助大多數勞動者,因其有利于在受薪職位上的年富力強的男性而以犧牲婦女、青年和低技能勞動者為代價。經驗證據表明,在印尼、越南和泰國,最低工資上漲尤其減少了婦女和青年的就業機會。
在整個亞太地區,30%以上年齡在15至24歲的人口被完全排除在外,他們既沒有工作,也沒有接受教育或培訓,從而造成勞動力市場的分割與排斥,增加了出現社會動亂與暴力的風險。同時,得益于現行政策的技術工人工資上漲也導致部分國家的不平等加劇。
為了保持亞太地區行進在正確的軌道上,報告建議各國把眼光放遠,超越勞動力市場,專注于基本面,比如那些確保價格穩定、鼓勵投資和創新的政策,并支持建立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監管框架,因為中小企業在該地區提供就業最多。
報告主要作者之一楚門?帕克德說:“自上而下的產業政策在如今日益走向一體化和基于規則的全球經濟中不太行得通了。相反,政策制定者應該考慮在多個政策領域實行改革,制定保護全體勞動者的政策,即使他們為自己工作或者雇傭他人為自己工作。”
當然,亞太地區經濟體的多元化特點要求有不同的政策重點。對于許多仍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報告建議政策制定者把重點放在提高農業生產力和鼓勵發展非農企業上。而對于處于城市化過程中的經濟體,如中國、印尼、菲律賓和越南,報告建議政府致力于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服務,使城市能夠更好地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