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7月26至27日,首屆中西部節能環保產業國際合作促進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胡少雄 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4年7月26至27日,首屆中西部節能環保產業國際合作促進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行。來自中西部相關省市和外國的專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探討中西部地區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機遇和路徑,助推中西部相關省、市政府部門加快實施節能環保重點工程,提升產業競爭力,挖掘中西部節能環保產業的市場潛力。
加快產業變革 探索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十一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順應自然、關注環境、保障健康”的主題報告,她指出,環境問題,實際上是能源問題,更深層次是發展方式問題,治本要從轉變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開始,解決問題的根本舉措還在人類自身,不解決人類社會自身的健康協調發展問題,就難以解決人和自然的和諧問題。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表示,生態文明、美麗中國都是外部條件與內在素質相結合的過程和結構,我國的現代化按照現在的速度預計到2020年才能實現,目前還沒有實現現代化。經濟建設中要始終堅持從初級階段出發,而且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也要了解初級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中更要牢記初級階段。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指出,通過可持續發展,嚴格的節能減排,到2049年有可能達到節能減排的理想目標,實現三個零增長:一是到2030年,實現人口數量和規模的“零增長”,同時在對應方向上實現人口質量的極大提高;二是到2040年,實現資源和能量消耗速率的“零增長”,同時在對應方向上實現社會財富的極大提高;三是到2050年,實現生態環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長”,同時在對應方向上實現環境質量和生態安全的極大提高。
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車書劍表示,21世紀面對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和資源的多重危機,經過長期的探索甚至痛苦的教訓,最后形成了人類的共識,這就是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生態文明的戰略地位凸顯而明確,這個問題作為國家戰略的提出,合乎自然和人類生存發展的需求和規律,這是對長期以來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的一個校正,是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是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個自我完善和自我調整。
著名經濟學家、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任玉嶺在大會上提出,節能減排當中需要做到大型企業建設與群眾利益相結合;搞好節能減排,各級政府部門一定要有作為;搞好節能環保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搞好技術創新,用好科研經費,推廣應用好科研成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論壇上發表了“加快產業變革步伐,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主旨報告,他指出,要實現綠色低碳發展,關鍵靠產業變革主轉型,從根本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出一條低投入、中速度、高效益的發展道路,這里產業變革首先是加快第三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二是滿足國內人民生活的多方面的需求。中國正處在一個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的階段,第三產業在今后若干年內呈現爆發性增長,將是一個大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