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8月14日訊(實習生 郭厚杰)云南魯甸地震牽動著全國億萬人民的心,隨著“黃金72小時”緊急救援行動的結束,地震災區已進入過渡安置階段。記者電話連線處在災區第一線的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助理王軍,詳細了解現階段云南魯甸災區的具體情況。
科學救災 災區救援行動“行之有效”
王軍認為,云南魯甸的救援行動較之前更加專業。在蘆山地震發生后,許多救援組織救援重心都在受災嚴重、媒體曝光的地區,造成部分資金和人力的浪費。而魯甸地震中,部分救援組織會理智制定救援方案,更加注重關注度低的地區救援。
理性救災 救災資金投放“用之有道”
此外,社會資金的捐助和投放更加科學,在汶川地震發生后,大量資金投入到修建社區活動板房,由于板房成本高、存在污染,之后的抗震救災中大大減少了板房的修建,將資金投放到更需要的地方。
板房建設 切實保障兒童按時開學
“最需要活動板房的就是學校,災區很多學校已經塌毀,而災區的兒童9月1日要上學。我們這段時間選了幾個點 ,快速搶修,爭取在9月1日前搭建過渡板房,盡快的恢復到學習的生活中去,而不是只能呆在災民的帳篷、社區里面。”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