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實習生 胡少雄)近年來, 出于對能源安全、溫室氣體排放等多方面的考慮,世界各國紛紛加大國內的生物液體燃料生產。近日,能源基金會中國(Energy Foundation)發布了題為《世界主要國家生物液體燃料產業政策》的研究報告,報告介紹了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發展生物液體燃料產業過程中的經驗。
生物燃料主管部門各司其職,統籌協調
各國負責生物質能源策略實現的部門機構不同,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是保障政策得以執行的必要條件。以美國為例,美國環保署負責可再生燃料標準計劃、生產指令,環境質量標準;能源部制定先進能源研究計劃資助、州能源規劃、實行清潔城市項目;農業部負責生物能源中涉及“三農”的生物質能源原料生產、農村先進能源供應體系、引導農戶進行生物能源生產,提供項目經費,用于生物燃料和生物基項目和方法的研究、開發和示范;交通部負責生物基交通運輸規劃,出臺了機場零
排放車輛和基礎設施激勵政策;國稅局負責實施替代燃料生產、基礎設施、消費稅收抵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提出燃料汽車和加油機標識要求;為推廣新能源車輛,總務管理局制定聯邦政府車隊替代燃料汽車購置計劃,國防部評估可再生燃料作為陸海空軍燃料的潛能。美國環保署和交通運輸部(DOT)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采取協調一致的步驟,以生產新一代清潔汽車,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提高燃油的使用效率。汽車制造商生產的擬在美國銷售的車輛,從小型車到大貨車,從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到發動機,必須滿足燃油經濟性和溫室氣體(GHG)排放標準。NHTSA 負責制定燃油經濟性標準,而EPA 負責監管溫室氣體排放量。中國參與能源管理的部門多,需借鑒發達國家如何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利益和管理職能。
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環境保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生物能源產業政策制定,應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下面以美國農業部“生物質作物資助項目”為例進行分析。在環境保護發面,生物質作物資助項目要求種植者必須熟悉和遵守土壤和水的質量保護的措施、農藥使用及其他與特定的原料和地點的他相關制度和規定。為獲得資助資格的認證,生物質必須按經過批準的土壤保護、森林管理的計劃收集和收獲,以保護土壤、水的質量和土地生產力。同時,作物收集、收割、運輸全過程必須防止入侵物種和病害。例如,為避免象草在密蘇里、俄亥俄、阿肯色和賓夕法尼亞州成為入侵植物,規定在這些州的項目區種植象草,只能用不育品種伊利諾品系(“llinois Clone”)的根狀莖。
在社會效應上,生物質作物資助項目區設定基于自愿的原則。強調生物燃料生產商必須注重與生產者建立互信的關系,作為工廠成功運營及時、足夠的原料供應的保障。項目評審中考慮新從業或處于不利社會地位的農民或牧場主的參與率。政策制定重視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如項目出臺前,2010 年2 月6 日農業部農場局商品信貸公司(CCC)公布項目資助規則草案,共收到2 萬4 千多條公眾意見,其中1760 份不同公眾意見包含了3613 條獨特的建議,2010 年10 月27 日,CCC 公布了正式規則,農業部對公眾意見的重視,可從這些有整有零的意見建議記錄上可見一斑。
經濟效益方面,要求新種植的原料植物,必須在離核準的轉化廠經濟可達的范圍內。項目逐步減少資助金額,使生產者確定擴大生產時間表,逐步獨立自主,而不是無限期依靠聯邦政府援助。玉米,小麥,大豆,棉花,大米,糖等傳統的糧食、飼料或纖維作物被排除在補貼范圍之外,以防止對當地經濟產生沖擊。
強制性混配指令要以原料的可持續供應為前提
綜觀世界各國發展生物燃料的政策,在推廣生物燃料的過程中離不開強制性混配指令的支持,但是這一政策的執行也要依賴于充足的生物質原料供應,以保障足夠的生物液體燃料用于市場混配。
培育公共和私人組織合作參與的機制
由于生物質能源產業大部分目前并沒有商業化的競爭優勢,因此政府在刺激該產業發展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很多國家,尤其以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為主,越來越多地通過培育公共和私人合作的組織來鼓勵生物質能源生產過程中的創新和技術進步,同時通過實行可操作的計劃來確保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