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楊霄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趙昌文近日在“2015國研智庫論壇”上發表演講,他認為,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問題不是自然而然的化解,而是矛盾風險會越積越多,制造業部門唯一選擇在于繼續推動變革和調整,提升制造業部門、實體部門的競爭力和效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趙昌文在國研智庫論壇上發表演講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王東海 攝
趙昌文指出,對產業部門來說,產業結構的深度變革和深刻調整,既是新常態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的一個主要表現。中國多年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工業化的高速成長是其重要的推動力量,而工業化的高速成長在供給和需求上都發生了諸多新變化。“然而,過去低成本勞動力競爭力的優勢在逐步削減;和國際技術前沿的差距越來越小;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在縮小的同時,發展中國家也在追趕我們,這都是中國制造業部門面臨的現狀。”
趙昌文認為,這種現狀對于中國制造業部門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唯一選擇在于繼續推動變革和調整,提升制造業部門、提升實體部門的競爭力和效益。“必須要把做好制造業部門包括傳統制造業部門當成一個長期的使命,保證中國傳統制造業繼續有競爭力,成本上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必須往上走才能拓展空間。” 趙昌文指出,中國未來制造業部門的根本競爭力取決于是否能夠抓住當前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機遇,在傳統部門和新興部門、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架起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產業鏈。
趙昌文還指出,政府部門必須處理好實體經濟和金融的關系。作為政府宏觀政策的制定者,一定要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首先要推動改革,包括金融領域的改革,市場準入的改革,監管,公平競爭,這些方面都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環境變得更好,“包括保護知識產權,讓大家有動力去創新;包括通過適當的財政稅收政策激勵,讓大家有能力去創新;包括創造一個正向激勵的宏觀背景,讓大家有愿望去創新。” 趙昌文認為,這所有的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
創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中國許多傳統制造業部門中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怎么突破?趙昌文認為,靠單個企業基本很難解決,這需要政府有一些更好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同時要讓市場資源在配置中發揮絕對性作用,政府和企業聯合起來解決產業當中的重大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這對傳統制造業部門來說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