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日,備受矚目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正式出臺,這是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后,我國污染防治領域又一項重大的綱領性文件。“水十條”為當前和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水生態文明建設勾勒了一幅清晰明了的路線圖,必將對我國推進整個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意義重大。
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任務有三:一是環境良好,即確保環境質量良好,為人類社會提供適宜的人居環境支持;二是資源永續,即確保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永續的物質支持;三是生態健康,即維護生態平衡,確保生態系統機體健康,持續發揮生態調節的正常功能。
根據水功能的不同,“水十條”首次將水劃分為水環境、水資源和水生態,并提出了相應的保護對策。這一類型化的思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可以說是“水十條”最大的亮點。譬如,對于水環境而言,“水十條”提出要強化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深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格環境風險控制,全面推行排污許可;對于水資源而言,提出要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科學保護水資源;對于水生態而言,提出要保護水和濕地生態系統,加強河湖水生態和海洋生態保護等。須特別肯定的是,“水十條”首次提出了生態流量這一概念,指出要將生態流量(水位)作為流域水量調度的重要參考,加強江河湖庫水量調度管理,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重點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這對于扭轉我國“重污染防治和資源保護,輕生態保育”的不均衡局面具有重大意義。(楊朝霞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