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5年5月30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金融新常態課題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北京分院等聯合主辦的“中國農村互聯網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論壇開幕式發言,就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農村互聯網金融改革闡述觀點。
十三五是調結構、轉方式最后窗口期
遲福林表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正處在一個歷史的關鍵點。他認為,“十三五”調結構、轉方式,是最后的窗口期,如果到2020年,調結構、轉方式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我國發展就可能會陷入被動,很難再有未來的十年、二十年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如果把握住窗口期,就會創造未來十年、二十年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在這樣的背景下,遲福林認為,經濟轉型升級應該強調三句話:一,跳出速度看結構。如果不在調整結構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即使短期速度保住了,也很難取得未來,可能還會出現系統性的經濟風險。二,跳出短期看中長期。如果不抓住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釋放全國十三億人消費結構升級大市場,恐怕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短期的壓力,甚至還可能會為中長期的經濟發展積累更大的系統性風險。三,跳出政策看體制。短期解決問題,政策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有短期的政策、信息刺激,短期的增長,恐怕經濟很難跳出困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將醞釀更大的風險。遲福林指出,在我國的經濟結構背后,結構性矛盾十分的突出。結構性的矛盾靠什么解決呢?靠全民深化改革,沒有改革難以解決結構性矛盾。
農村互聯網金融改革,正處在大發展的風口
遲福林認為,農村互聯網金融改革,正處在大發展的風口。因為,首先農村金融有巨大的需求;其次,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空間大市場在農村;另外,互聯網金融能夠釋放農村的消費大市場。
如何以互聯網金融來推動農村的金融改革?遲福林認為,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不僅僅是在農村金融前面加上互聯網的要素,更是對原有農村經營模式的重構。他提出了“三個加快”,第一,加快農村信息化的進程,當前的信息化建設,不僅在城鎮中實現,在農村中也在加快推進,新一代農民開始成為互聯網的原著民。第二,加快農村經濟向互聯網發展的進程。全國電商巨頭正在布局農村市場,有些地方也正在打造互聯網小鎮。第三,加快農村金融互聯網發展進程。農村互聯網金融適應農村非標準化的金融需求,同時還可以低成本的推廣。
除了政策支持,加快形成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制度保障很重要,遲福林認為,首先要加快互聯網農村金融改革;第二,完善農村互聯網的監管機制;第三,加快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法規和相關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