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魏博) 2015年6月26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5年年會“綠色金融與綠色經濟發展”專題高峰會議在貴陽舉行。本次會議主要由貴州省政府金融辦承辦, 深入分析了發展綠色金融的條件和趨勢,明確了綠色金融的發展路徑,形成并發布了綠色金融貴陽共識,助力中國產業布局向綠色可持續經濟轉型。
綠色金融: 建設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
“綠色金融是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是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的必然選擇。”貴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秦如培表示,發展綠色金融,關鍵在于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金融資源配置激勵機制與財稅、產業、價格等政府調控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引導更多資本、更多資源投向綠色、低碳、環保產業,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發展綠色金融是把綠色金融理念轉變為實踐的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既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智慧,又需要多方持續的努力和推動。
“現在由國家資金作為扶持綠色產業改革的主導者,但資金量遠遠還未達到市場需求,從模式上來看和國外先進的綠色金融體系也有很大差異。”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未來應該由國家出臺相關綠色金融政策支持相關金融產品的推出與創新,這將撬動更大的社會資金進入綠色產業,支持清潔能源、低碳交通、能效建筑等行業發展,幫助中國綠色產業實現更快發展。
政企戰略合作,建立輸血通道
“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環境方面付出了巨大代價,一些地方環境污染嚴重,未來需要支付巨額的環境修復成本,進行生態混進治理需要大量資金,僅靠政府投入是不夠的。”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介紹,中國人民銀行一向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發展,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和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金融項目共同發起了綠色金融工作小組,該小組旨在提出一個推動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政策框架和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由銀行主導,提供了整個市場上3/5的信貸,貸款市場的一半來自五大銀行。在綠色信貸領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節能環保項目的數量從2007年的約2700個上升到2013年的1.4萬多個,貸款余額從2007年的約3400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13年的約1.6萬億元人民幣,而僅治理空氣所推出的“大氣十條”投資總需就接近1.7萬億,由此可見我國綠色產業對于資金的渴求程度。
除傳統的融資形式外,此次論壇也將目光鎖定在更多創新金融產品上。貴州省人民政府將分別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為綠色產業打通更多金融、證券等方式的“輸血”通道,穩步綠色金融服務的長效機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貴州打造綠色金融最好的試驗田
貴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秦如培表示,貴州的生態優勢、后發優勢、政策優勢,決定了貴州是發展綠色金融最好的試驗田。
一年來,貴州省打造了綠色金融平臺,貴陽市正在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互聯網金融產業園,貴安新區正在加快建設西部綠色金融港;貴州建立了綠色金融機構,成立了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貴州綠色資源投資公司、綠色硅谷資產管理公司,已設立3家生態支行、2家科技支行,正在籌備綠色金融交易所;同時,還創新了金融產品,發行了新興產業基金、大數據產業基金,正在謀劃發行全國首支綠色債券,積極推動碳交易和排污權交易試點。
此外,本次高峰會議形成并發布了綠色金融貴陽共識,希望通過共識發布讓政府、金融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立一個較為系統的綠色金融體系,讓金融成為推進綠色投資、助力經濟轉型、建設生態文明及提升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等方面的“助推器”。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