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振紅)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地球生態系統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進而影響到經濟、政治、社會各個方面。氣候變化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議題。1971年以來,全球幾乎所有冰川、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的冰量都在損失。針對當前公眾對氣候變化認知度不高的情況,目前有哪些措施能提高公眾的意識?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博士后李玉潔認為,首先還是要更深入地了解公眾氣候變化認知狀況,獲取到第一手的調查數據,并揭示影響他們意識的背后因素,進而采取針對性地措施來提升意識。在這方面,民意調查就是一個比較科學的收集公眾氣候變化認知的工具。
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博士后李玉潔
李玉潔指出,近些年來,國家環保部、零點研究咨詢集團、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匯豐銀行、世界銀行、皮尤、蓋洛普調查公司、尼爾森、BBC等國內外機構都進行過專門的或涵蓋中國公眾氣候變化認知的調查,提供了一系列的基礎數據。但是基于這些原始數據,我們還要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分析,比如進行農村和城市公眾的對比分析,進行人口統計學的交叉分析,以及進行群體特征的分眾研究。
現階段我覺得打破籠統的公眾概念,將公眾基于氣候變化認知的特征進行群體分類十分有必要。比如耶魯大學氣候傳播項目和喬治梅森大學氣候傳播中心在美國進行了將近10年的公眾氣候變化認知調查,并于2008年提出了著名的“六類美國人”理論,即基于調查將美國人對全球變暖的認知分成六大類“震驚者、關心者、謹慎者、無所謂者、懷疑者和輕視者”,從而對美國公眾氣候變化的認知進行了細分研究。該機構2011年又根據對印度公眾氣候變化認知調查數據提出了“六類印度人”。此外,BBC的亞洲氣候變化研究2012年對橫跨孟加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尼泊爾、巴基斯坦、越南等七個亞洲國家的33500人進行了調查,通過聚類分析的方式將這七個國家公眾的氣候變化認知分為以下五個組:得過且過組(Surviving)、猶豫不決組(Struggling)、積極適應組(Adapting)、愿意行動組( Willing)以及未受影響組(Unaffected)。我們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對2013中國城市公眾低碳意識調查后,按照公眾的低碳意識和行為特征,也將中國公眾細分為“低碳樂活族”、“低碳意向族”、“低碳行動族”和“低碳潛力族”四個族群,每個族群的低碳概念認知、低碳政策認知、低碳付費意愿、低碳行為表現都有明顯差異。
基于上述的分眾研究數據,再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的傳播和政策措施來提升公眾的氣候變化意識可能更加有效,能夠滿足不同的需求有的放矢。而進一步的實證研究還有待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