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與美方達成新共識,推動中美關系取得新突破,向兩國和世界發出新信號。習近平成功訪美,至少給中美關系三點啟示。
第一,積極發展對華關系仍是美國對華政策主流,雙方都有努力管控分歧的強烈意愿。
美方重申,歡迎一個強大、繁榮、穩定、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支持中國的穩定和改革。中方表示尊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傳統影響和現實利益,歡迎美方在地區事務中繼續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奧巴馬表示,不認同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必將發生沖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大國尤其是美中之間更要盡量避免沖突,相信美中兩國有能力管控好分歧,美中之間的競爭應該是建設性的、具有積極意義的。中方指出,實現中美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雙方的上述表態體現了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主要內涵。
此前美國國內圍繞中美關系進行的激烈辯論并不會由于中美雙方的上述表態而偃旗息鼓,但放棄對華接觸為主的政策,這樣的主張還不會占上風。中美之間的戰略互疑還沒有達到使中美關系脫離建設性軌道的程度,雙方基于歷史互動和現實利益而形成的最起碼的戰略互信還在起主導作用,特別是雙方都不愿意把假設和防范作為各自政策的支配面。在遇到分歧和矛盾趨于激化時,雙方雖存在相互博弈和不輕易妥協的特點,但最終理性地選擇首先通過對話來處理問題,而不使其失控。網絡安全就是一個突出例子。這給外界發出了一個清晰、積極的信號,中美關系應該而且能夠管控好分歧。
這正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所需要的最基本步驟。“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成為中美關系最樸素的道理。不論美國領導人在公開場合講話中是否采納了“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這一概念,或者換了一種說法,中美雙方領導人都在談論力避“修昔底德陷阱”,防止大國爭斗的歷史悲劇重演。
第二,通過對話與合作擴大雙方共同利益,不僅可行而且潛力巨大,即使在有分歧的領域也可以找到共同點與合作的空間。
雙方在網絡安全領域達成了重要共識,具有突破性。一是承諾各自國家政府均不得從事或者在知情情況下支持網絡竊取知識產權,包括貿易秘密,以及其他機密商業信息,以使其企業或商業行業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二是同意建立兩國打擊網絡犯罪及相關事項高級別聯合對話機制,并建立處理應急性問題的熱線。三是承諾繼續共同推動制定國際社會網絡空間國家行為準則,并同意就此議題建立一個高級專家小組來繼續展開討論。
網絡安全只是網絡空間問題的一個部分,而不是全部。中美雙方在此次習近平訪美期間舉行了第八屆互聯網論壇,有關政府官員和業界人士在論壇期間都強調了中美在互聯網領域合作的重要性。習近平指出,中美作為兩個網絡大國,應該加強對話和合作,對抗摩擦不是正確選項。事實上,中美雙方已經在互聯網領域開展了大量合作。保護商業機密和維護國家安全,并不妨礙和排斥雙方在互聯網領域的互利合作。雙方完全可以在網絡空間尋求合作增長點,追求合作共贏。
同樣,在經貿、投資、能源、環保、兩軍、反腐、衛生等廣泛雙邊領域,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機制,以及應對全球性挑戰上,雙方都達成了許多新共識,提出了新的合作目標。
事實證明,兩國應該合作、能夠合作的領域十分廣闊,這更加堅定了人們對中美關系發展前景的信心。
第三,中國應堅持戰略自信和定力,在主動塑造中美關系方面大有可為。
在相當長時期內,中方在對美關系中往往處于被動反應的狀態。一方面,美國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挑起事端,中方被動應對。相反,中國不會主動挑事。但對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事,中方任何時候都會做出反應。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被動反應式是中國外交政策的“主動”選擇,中國不會在這方面“先發制人”,只能選擇回擊,也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另一方面,在中美關系發展方向、合作重點、分歧管控等方面,中國越來越多地提出倡議、建議、方案,積極主動地推動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這種為中美關系注入正能量、增添活力的積極有為姿態,日益成為中國對美關系的“新常態”,在許多方面也獲得美方的積極回應。即使美方一時還無法接受,或者一度態度消極,但中方不氣餒,而是耐心地溝通、釋疑,為美方態度的轉變創造條件,積累動力。在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設立亞投行、推進亞太自貿區等問題,這一點都表現的十分突出。
此外,中方堅持多渠道做美國各界工作,推動兩國民間和人文交流,已取得積極成果,目前同美方在這方面達成的共識和形成的合作機制與項目越來越多。此次習近平訪美期間雙方宣布舉辦中美旅游年,幫助更多留學生到對方學習和大幅度增加美國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這些舉措將增進兩國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助于為中美關系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增信釋疑,推進合作,管控分歧,加強交流,習近平此行是一次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實踐,必將成為中美關系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賈秀東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