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虔) 10月17日是中國第二個扶貧日、世界第23個消除貧困日。10月16日, 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在京舉辦。當天下午,“國際發展議程與精準扶貧高級別會議”舉行,與會嘉賓重點圍繞國際發展議程與宏觀減貧戰略、中國精準扶貧戰略實施與國際減貧經驗進行交流研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彥隨,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實施的第三方評估結論與建議”進行了闡述。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彥隨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王虔攝
劉彥隨介紹,評估工作是中國科學院承擔的關于國務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的任務,“這次調研問卷針對了省市村還有企業,我們組建了有75位專家學者組成的評估團隊,通過調研完成了13個省市區23個貧困縣,124個貧困村,64個貧困企業的調查,完成農戶調查2140份,走訪了15個部委。”
關于評估的基本結論,劉彥隨介紹,各地圍繞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的目標任務,深入貫徹落實有關部署,取得顯著進展。精準扶貧重點工程實施進展順利。同時各地基本完成了扶貧精準對象的識別工作,陸續出臺了貧困縣考核的辦法,完善了金融服務的機制,探索社會扶貧的機制。易地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力度與投入強度加大了,移民生活得到改善。關于精準扶貧的資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改革初見成效,使用和監管的機制逐步在健全,“到今年的6月底,中央的第一批的專項資金94%已撥付到了各縣,通過調研發現94%的受訪對象認為國家對精準扶貧工作空前重視,目標更加的明確,貧困戶對脫貧充滿信心。”
但是他同時提出,從國內外經濟增速的復雜形式來看,貧困人口的就業收入出現了波動甚至下降,增大了今年扶貧攻堅的難度,今年的減貧任務非常艱巨,要繼續采取超常規的措施,加快進度加大力度,才能夠完成預定的目標。另外評估中發現一些新的問題,要高度重視。如貧困人口識別難度大,存在漏貧的現象,專項扶貧資金總量小、分散、約束多,扶貧機構不健全,政策尚不配套等。
在政策和建議方面,劉彥隨表示,預計“十三五”末期,在區域層面,中國可以全面消除連片貧困區和貧困縣,在個體層面上,對少數相對貧困人口仍需通過精準幫扶,低保兜底來解決。他具體提出了以下五項建議:
第一,推進不同層次扶貧政策措施的精準化,在區域層面確立國家省市縣鄉村五級體系,支持扶貧企業轉型發展,精準扶貧深度與廣度的關系,加大精準幫扶和社會救助的力度。
第二,完善農村貧困戶動態監測與識別體系,重點村鎮設立扶貧工作站,連接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
第三,整合資金,“尤其是資金下放到各縣,首先要摸清基層對扶貧資金的真實需求,上級部門強化目標管控,資金監管,整合多渠道資金辦實事。”
第四,深化區域性精準扶貧政策與戰略研究,將消除貧困村、整治空心村、根治鄉村病納入“十三五”規劃,制定差別化區域政策。
第五,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體制機制的創新,推動精準扶貧的法制化制度化,創新國家政策性銀行機制,建立精準扶貧專項授信基金,破解扶貧企業的資金難貸款難問題。推進貧困縣綜合改革試點,尤其是要創新扶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