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桂林11月5日電(記者何豐倫、仲蓓、韓潔)村頭村尾,垃圾遍野;房前屋后,污水橫流……在中央提出建設綠色生態農村的發展目標下,此間舉行的第二次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部署了一系列舉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從整體規劃到細節監控、從垃圾處理到飲用水安全,從一事一議的投入到公共服務機制維護建設……一個個細節讓我們憧憬:即將到來的“十三五”,我們將生活在怎樣的農村?
農民蓋房還是“一個模子”嗎?
——“頂層設計”全面改善“鄉村無規劃”“建設無計劃”的現狀。
長期以來,農村宅基地建設混亂,農民自建房多為臨道路建設的長方形“棺材房”。采光通風透氣差,而且千篇一律,將青山綠水相伴的自然風光破壞殆盡。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此次會議上說:“鄉村規劃脫離農村實際的問題相當普遍。要大力推行簡便易行的鄉村規劃,以農房建設管控和村莊整治為重點,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房建設都有規劃管理。進一步擴大保護村落的數量,將傳統村落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
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莊國泰說:“我國將圍繞《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確保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編制總體規劃‘以獎促治’政策,統籌安排今后一個時期農村環境連片治理工作。”
秸稈、薄膜還會危害農村嗎?
——統籌規劃破解秸稈焚燒污染大氣、殘存農膜污染環境難題。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在會上明確,秸稈、薄膜屬于農業廢棄物的范疇,農業廢棄物治理將納入農村人居環境的整體規劃。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說:“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控制農業用水總量,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并逐步實現畜禽污糞、農膜、秸稈基本資源化利用。”
根據部署,我國將通過統籌規劃縣域治理重點,科學確定治理模式,啟動實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在全國優先建成一批功能完備、機制完善、運轉有效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