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平臺助力信息化精準扶貧、企業分紅破解“空殼村”現象、搬遷造福工程加快50萬人口脫貧……在“十三五”即將開篇之際,福建提出將在2018年實現現行國定扶貧標準扶貧對象全部脫貧,吹響脫貧攻堅“沖鋒號”。
日前舉行的福建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公布的數據顯示,按照全國以人均年收入低于2736元的農村扶貧標準計算,福建省大約還有農村貧困人口50萬人。由于貧困人口分布較散,而且多處于地理位置偏遠、交通和經濟發展條件較差的山區、革命老區,福建省脫貧攻堅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福建省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建將爭取在2018年實現現行國定扶貧標準的約50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到2020年,實現省定扶貧標準的122.7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摘帽。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為保證扶貧工作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確保脫貧工程可持續,福建計劃加快構建扶貧信息大數據平臺,連接2200個貧困村,錄入每個貧困戶的基礎信息,實現全省綜合信息化管理。
“寧德將爭取在明年3月前完成大數據平臺的建立。今后,即使海外僑胞想支持扶貧,直接點開網頁就能看到我們工作的具體情況。”寧德市委書記廖小軍介紹,不久前曾有企業家提出要捐款給當地的畬族村,但苦于相關扶貧檔案不健全而未能及時捐出。這對地方政府提出更高要求,必須重視扶貧管理模式創新,提高扶貧脫貧的精準度。
“扶貧工作可持續,重點在于增加村財收入。如何破解財政‘空殼村’現象,不能拿專項資金撒胡椒面,而需要創新更多辦法。”三明市委副書記余紅勝說,目前該地出臺政策,帶動部分村級資金入股到地方龍頭企業;每年分紅收入的40%返回村財,60%資助貧困戶,貧困戶脫貧后再將股權收益收回村里,以此實現“村財共享”和“可持續扶貧”。
為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現實難題,福建在“十三五”開始之前加快部署全省搬遷造福工程。福建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將在2016年、2017年分別安排扶貧搬遷25萬偏遠地區、生活條件惡劣的農村人口,每年建設100個百戶以上集中安置區和100個50戶以上集中安置區,結合地方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福建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脫貧攻堅關鍵在于“精準”“時限”和“責任”,只有聚焦“精準”,根據貧困戶實際情況分類推進幫扶措施,與“三農”工作良性互動,狠抓責任落實,才能切實提高扶貧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