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對于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有沒有典型的例子,可以跟我們講一講?
白瑪曲珍:比如我們德興村有一戶,他們以前很貧困的,但是后來在修路的時候需要開挖土機的人,他就學這個,出去參加農牧民培訓,他自己也是學得很好,學回來以后他就去工地上面打工,我們那邊正在建設,很需要這些人,他自己又肯吃苦,慢慢地靠幾年打工攢錢,自己買了一個挖土機,去給別人打工,慢慢地自己就會掙錢了,自己也開得很好,他自己就脫貧了。脫貧了以后,這個人也帶動了村里面的人,他成了致富帶頭人,他一直沒有忘記我們縣、鄉,以及國家給的好政策,讓他有機會出去培訓,現在也掙錢了,也脫貧了,他就帶動別的人,有時候還會免費為村里做一些事,修一些小路,這樣的人還是有。
中國網:我們知道在西藏有鄉科級以上黨員干部每人都會聯系一到兩戶的困難群眾,促進他們脫貧致富,您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結對聯戶的人家?他們的情況是怎樣的?
白瑪曲珍:我們是有這樣的,因為我以前駐村三年,去年年底就回來了,我們鄉里是這樣子,鄉干部每人要包一個村,你就必須要很了解這個村的情況,這個村里面有什么事情,就先要給你包村干部打電話,尋求幫助。我們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往上面反映。我對我駐村的村莊很熟悉,叫巴登則村,就選一戶比較困難的戶,為什么他比較貧困,因為他家里很多孩子在上學,好像有五個學生,他們要把小孩送出去上學,但是他們收入很低,只有父母兩個在家里,母親必須在家里帶著(孩子),父親搞點運輸,在地里面干活。
中國網:他這一年能掙多少錢?只通過運輸和干農活?
白瑪曲珍:也不會上萬,幾千塊錢,五六千塊錢。
中國網:但是有四五個子要上學?
白瑪曲珍:雖然說我們那邊上學到高中為止,不用交學費,但是小孩要吃要穿,而且高中以上都是在市里面,我們墨脫縣只有小學和初中,這樣來回路費都是需要的。我幫扶的對象是典型的因送子女上學致貧的,我們就要想辦法幫助他,比如說父母年紀大了,你讓他們再出去掌握一門技術也是不可能的,生活上面能幫就幫,最好幫助小孩子,給小孩子學費,找一些贊助,我們現在有很多助學貸款或者助學金,盡量給他們減少一些負擔。
中國網:我們知道您是在外地上了大學,又回到家鄉,支援家鄉建設,您當初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選擇回到家鄉呢?
白瑪曲珍:這個問題這幾年一直都有人問,說實話,我們西藏很多學生都是出來以后,很少留到外面,可能別的地區不會這樣,我們一般是出來以后,都會回去。我是2009年畢業的,2009年6月份回去的,我從墨脫縣出來9歲快10歲了,從來沒有想到會留在外面,我只是出來學習,小孩子剛出來的時候,也是想看看外面是什么樣,我根本沒有想過要留在外面,留在別的地區,我就想畢業了回去,而且必須要回到墨脫縣,我是這樣想的。可能是一種,就像人家說的,特別是住在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血液里本來就有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必須要回去。我畢業的時候,我們市公務員考試,我當時考得還挺好的,有可能分到別的縣,我又不想去,那個時候我就給林芝地區組織部寫了一個申請,希望把我分到墨脫縣去,最后組織把我分到那邊去了。
中國網:這也是一個情結,對自己家鄉的情結。
白瑪曲珍:自己的家鄉,自己肯定要付出一份力量,自己的家鄉自己不建設的話,光靠外面的人來建設是不行的。
中國網:我們知道當前人才短缺成為了制約貧困地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是本土人才反哺不足,另外一方面外部人才參與扶貧的機制不夠健全。您對于解決貧困地區人才短缺的問題,有什么樣的建議呢?
白瑪曲珍:這個事情真的存在,每個人都想過好的生活,在好的環境工作,這是很正常的。我們墨脫縣也是條件不好,干部在那邊工作的確是挺辛苦的,有很多是分配到那里,又調出來的。這可能是因為墨脫縣以前路也不好,電也沒有,生活很困難,很多干部都是想盡辦法往外調。比如說從內地來的,想盡辦法調回到原來自己的家鄉或者離自己家近一點的地方,主要就是因為我們那邊雖然說風景很好,但是生活條件很差。我認為最起碼要改善干部生活的環境和條件,待遇要提高。我們說“安居樂業”,你住得也不好,吃得也不好,你怎么可能愿意留在那個地方生活,為那邊的老百姓做貢獻,付出自己的勞動?如果你要把一個有能力的人引進來,必須要給他很好的待遇,要給他很好的工作環境。
中國網: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記者:孫婉露 攝像:王一辰 后期:周姍姍 責編:李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