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瑞麗海關辦案人員正在清點查獲的走私大米。 蔡巖紅 攝
提起“走私”,人們大多想的是汽車、手機、名表、洋酒等高檔消費品,如今,人們一日三餐的大米竟也成為走私分子青睞的目標。海關總署最新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全國海關查獲大米等糧食走私犯罪案件57起,案值近11億元,查證涉案糧食約22萬噸。大米何以成為走私對象?走私大米是如何進境、銷售的?大米走私有何危害,治理有何良方?《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前往南寧、昆明、武漢三海關,通過典型案例及實地探訪,獲取了答案。
偷越非設關地
偽報夾藏走私巧變花樣
大米是如何走私進境的?記者梳理海關查獲的大米走私脈絡時發現,偷越非設關地是近年來大米走私的主要方式。昆明海關查獲的一起涉案1.33億元大米走私案就十分典型。
今年1月,昆明海關緝私局瑞麗分局根據群眾舉報獲悉,旺某團伙涉嫌走私大米入境。該局立即開展線索核查,發現旺某經營的瑞麗旺實大米加工有限公司,以開設大米加工廠為掩護,長期在境外采購大米后,由境外供貨商采取“包貨”的方式,雇傭中緬邊境地區貨車駕駛員將走私大米從邊境便道非設關地走私入境,運到該公司加工倉庫,通過直接銷售、更換包裝袋冒充國產大米等方式,將走私大米銷售到云南、湖南等省牟利。經查,2011年10月以來,該團伙涉嫌走私大米約3.24萬噸,案值約1.33億元人民幣。
此外,在正常報關渠道,偽報、夾藏也是大米走私的慣用手法。
南寧海關向記者介紹,今年8月初,該關隸屬防城海關在對某公司報關進口的越南大米進行例行查驗時,發現運輸貨柜車內裝載的大米,除前兩排幾包與報關單相符,其余均非申報大米。經清點,與報關單不符的夾藏大米重量高達400噸,占報關總重量的4/5。
“走私分子將高稅率的大米,夾藏在低稅率大米內,一旦走私成功便可非法獲利30%。”防城海關查驗科副科長范國睿介紹說。初步查明,該走私團伙在越南組織大米貨源后,采取夾藏、偽報等方式走私進境,涉嫌走私大米3100噸,案值約1200萬元。
換裝混合摻兌
銷售鏈條輻射多地市場
走私大米闖關進境,銷往了哪里?是不是走私大米便宜,老百姓就得到“實惠”?
辦案人:你們收貨后對大米進行了什么加工?
嫌疑人:進行拋光、色選后,根據國內客戶需要進行摻兌、包裝,并打上國內品牌的商標。
辦案人:為什么要進行摻兌?
嫌疑人:因為走私過來的大米雖然便宜,但吃起來口感不好,有的國內客戶要我們摻兌,他們可按國產米的價格進行銷售。
上述問答是武漢海關查獲大米走私案的一段訊問筆錄。
武漢海關緝私局副局長彭正德回憶說,我們查發的大米案,源于2015年海關總署緝私局提供的一條鐵路貨運數據信息,即廣西、云南邊境地區運往湖北的大米異常增加。廣西、云南邊境地區并非糧食主產區,為何有大批糧食運到產糧區湖北?其中必有蹊蹺!為此,武漢海關緝私局通過梳理鐵路運輸數據、貨物流向、收貨公司等信息,很快鎖定18個重點嫌疑目標,并先后通過“GW615”、“GW10.18”二次專項行動,一舉打掉6個大米走私團伙,涉案團伙走私大米近2.87萬噸,案值約1.68億元,從而揭開了走私大米銷售的手法及路徑。
據了解,上述走私團伙利用大米加工廠為掩護,通過與云南邊境地區的收貨、運輸走私大米團伙相勾結,采取非設關地繞關走私方式將大米走私進境后,通過鐵路運到湖北進行加工,重新換袋包裝,有的在當地銷售,有的銷往了重慶、南京、成都、河南等地。
“不法分子將走私大米與本地大米混合出售,攤薄了成本。出售1噸走私大米,不法商家就可獲利300元至500元。”武漢海關緝私局偵查處副處長吳勝強告訴記者。
據了解,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商販還將越南大米與高檔大米,如東北、泰國大米混裝一起出售,售價則以東北、泰國大米8元/斤出售,欺騙消費者,賺取高額非法暴利。
地理環境便利
內外差價誘使鋌而走險
剖析近年來海關查獲的大米走私案發現,走私貨源大多來自我國廣西、云南周邊境外地區,那么原因何在?
“云南比鄰越南、老撾、緬甸,有4061公里的邊境線,幾乎沒有什么天然屏障,且布滿通道、便道,人來人往,貨來貨往十分便利。”昆明海關緝私局局長詹勵說,此外,廣西、云南相毗臨的國家都是農業國,土地較多,生產稻米一年三熟,產量較高,價格也比國內便宜。同時,出于對我國糧食安全的考慮,以及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還以補貼的形式收購國內農民自產糧,并對大米等農產品進出口實施配額管理,客觀上形成了國內大米價格高于境外。
受大米國內外差價誘惑,走私分子、投機商人逐利而來,不惜鋌而走險。
“這里曾是大米走私最瘋狂的地段。”在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縣南溪河岸邊山腰片區,紅河州政府打私辦專職副主任吳曉勇指著對岸說。這里與越南僅一河之隔,河寬不過七八十米,用小船搭上幾塊木板便能過河。走私最嚴重時,這段河面上曾有近千條小船在兩岸穿行運送走私大米。去年9月1日,當地展開緝私行動,一天就查扣走私糧食2400噸。為堵住這個運輸通道,當地打私部門制作了一個七八十公分高,近百米長的鋼筋水泥隔離墩,將走私運輸通道封堵。不曾想,走私分子又在附近另辟蹊徑,將周邊居民買通,在該居民家院中打開了一個運輸通道,繼續走私。
記者在當地看到,無論通往中越邊境的鄉間小路,還是在高速公路邊,設置了不少為攔截走私運輸車輛的水泥隔離墩,有的相距不到百米,有的最長近兩公里。走私分子與當地打私部門每天都在上演著“貓鼠大戰”。在蒙河高速公路一段24公里范圍內,云南省公路投資公司紅河管理處今年重復修復和封堵私開高速道口就達309個(次)。
疏堵結合治頑疾
紅河模式或可復制推廣
據了解,在長期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下,我國大米等谷物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走私大米大量涌入國內,不僅會打破市場平衡,沖擊國內糧食的市場,還使得糧食價格對農民的補貼失效。特別是這些走私大米由于沒有經過相關部門的檢驗檢疫,質量和安全也存在隱患。
海關對大米走私活動一直采取高壓政策,但云南邊境線就長達四千余公里,而昆明海關全關區僅有326名緝私警察,僅靠海關一家顯然勢單力薄。那么如何治理?云南紅河州探索的一條打私綜合治理模式值得借鑒。
“受高額利潤驅使,過去紅河州一些地區走私一度泛濫,由走私衍生的黑惡勢力團伙成為邊境地區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紅河州政府打私辦專職副主任吳曉勇告訴記者。為此,紅河州痛下決心,成立州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公安、邊防、海關、工商等19個部門為成員的打擊走私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自上而下形成了強有力的組織指揮體系網絡。
打私綜合治理成員部門各司其職,展開“一線堵、二線查、破大案、管市場、基層防、促發展”六項措施,加大非法通道整治力度,鏟除便道、拆毀便橋、取締非法碼頭,有效遏制私開通道屢禁不止的混亂局面;同時,加強邊境便道、高速公路隔離封堵力度,有效遏制了大規模、集團化走私行為。
此外,疏堵結合,實施邊民互市脫貧工程,制定易地扶貧搬遷差異化補助政策,引導邊民合法致富。河口農場第六生產隊職工黃新明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河口農場主要以割橡膠為生,近幾年經濟效益不好,過去一些職工便參與運送私貨,賺點搬運費。如今,政府指導大家種植佛手瓜,一年收入可達5萬至10萬元。
“目前紅河州反走私綜合治理形勢總體平穩可控。”吳曉勇說。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當地查獲的走私大米3034噸,與去年同期16752噸相比,下降82%。
記者從武漢海關得到的數據也獲得印證,今年上半年,從廣西、云南邊境地區鐵路運輸到湖北的大米1.9萬噸;而去年,上述邊境地區運往湖北的大米多達23.6萬噸。大米走私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