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世界銀行集團發布最新報告《重溫沉沒的數十億》指出,減少捕撈量,改進捕撈方法,每年可為漁業帶來83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為發展中國家開創急需的收入來源,改善全球糧食安全。
《重溫沉沒的數十億》是2009年報告的更新版。報告指出,減少全球捕撈作業,可使魚類種群從過度開發中得到恢復,帶來捕獲魚類的重量、價值和價格上升,從而使漁業利潤從每年估計30億美元增加到860億美元。由于種群恢復到更健康的水平,漁獲量和上岸量也會增加,從而幫助滿足全球對海鮮產品不斷增加的需求,改善全世界很多國家的糧食安全。
世界銀行主管可持續發展的副行長勞拉·塔克說:“這項研究確認了我們在不同國情中看到的情況:讓海洋休養生息。通過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方式,推進更可持續的漁業管理,可以為糧食安全、減貧和長期增長帶來重要的效益?!?/p>
《重溫沉沒的數十億》采用冰島大學經濟學教授拉格納?阿納森開發的生態經濟模型將世界海洋漁業作為一個漁業整體,分析不斷提高的捕撈作業強度與漁獲量停滯不前甚至下降之間的不匹配,計算全球漁業改革可能產生的額外效益。
分析顯示,與最佳情景下可能產生的效益相比,2012年損失的經濟效益可達830億美元左右。從統計學的角度,這一計算結果與2004年估計的沉沒的數十億并無差異,最新報告基于模型的改進、更好的數據和按2012年美元調整,將2009年報告估計的500億美元修訂為880億美元。這兩個數字均凸顯出改革的緊迫性以及通過加強世界漁業可持續管理有望產生的重大經濟效益。
報告雖然為投資恢復魚類種群提供了充分理由,但并未給出具體的改革路徑。正如秘魯、摩洛哥、太平洋島國、西非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改革經驗所示,通過因地制宜的改革減少過度捕撈,最終會改善沿海居民的生計和就業保障。
減少全球捕撈作業,可以使生物進程得以扭轉世界多地出現的魚類種群長期減少趨勢。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所監測的海洋魚類中,約90%被充分捕撈或過度捕撈,而2005年這一比例為75%左右。魚類種群也受到污染和沿海開發的壓力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
世界銀行幫助各國改善漁業管理,投資可持續的水產養殖業,管理對沿海地區和海洋的各種壓力,以期改善沿海社區居民的生計,為經濟增長奠定更可持續和具有韌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