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訊(記者劉會、向婷)2016年,中國成功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40萬,脫貧攻堅首戰全面告捷。2017年是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一年,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深化之年。中國可采取哪些創新型措施快速有效實現脫貧?中國的減貧舉措對國際減貧又有怎樣的參考價值?針對這些熱點,記者專訪了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和朝鮮代表馬文森及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村減貧計劃管理團隊戰略計劃主任本杰明?戴維斯。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和朝鮮代表 馬文森
記者:世界上絕大部分貧困人口來自于農村。農村貧困問題主要表現為糧食不足和糧食不安全,在解決農村貧困問題上,聯合國糧農組織采取過什么有效措施?
本杰明?戴維斯:我認為,在解決農村貧困問題上,可以采取很多重要的舉措。但是,擺在首位的還是發展經濟,給貧困人口提供就業機會,增加收入。他們有了可持續的生計途徑,才能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為此應該設計一些項目讓他們參與。另外,還得刺激經濟發展,同時也得給他們提供社會保障,應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困境。比如健康醫療和教育,以確保貧困人口享有良好的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讓教育惠及貧困戶及其子女。采取這些措施對幫助貧困戶脫貧意義重大。
馬文森:我認為這些舉措都很重要。貧困問題植根于農村地區。農業在其減貧事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正如本杰明?戴維斯剛剛所提,關鍵在于考慮扶貧工作的各個方面,并讓各方同時運轉起來。所以,扶貧需要采取多領域協作的方式,包括農業發展、糧食安全、社會保障、健康、教育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消除貧困。也就是說,要進行強有力的合作,切實實現各方共同參與。事實上,這是糧農組織一直做的事情。近些年,糧農組織通過改革,逐步把減貧問題作為工作重心。當然,過去也是一樣,只是現在更加集中,更加精準。糧農組織努力把做好農業工作和推行社會保障措施統一起來。
記者:當前,中國仍有4300多萬貧困人口,幫助他們脫貧將會越發困難。您們覺得中國還應該采取哪些創新型措施快速有效地脫貧?
本杰明?戴維斯:在我看來,中國政府正逐步認識到扶貧的重點會隨著時間不斷改變,這點十分重要。30年來,中國采取的減貧措施取得成效,大量農村貧困人口已經脫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減貧開辟了一條重要的道路。當前,中國需要更精準的減貧措施,聚焦更多更具體的薄弱點。減貧政策不能一刀切,應突出精準,因地、因人施策。
馬文森:減貧的工作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這也是一大難點,因為貧困很難根除。另外,貧困人口正在逐步減少,這讓精準鎖定扶貧對象變得更加困難。這里,我想提兩個關鍵詞,第一個是“精準”,確保政府能夠推進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精準扶貧工作體系,精準識貧,了解貧困人員的分布。這樣才能真正地將貧困人口納入扶貧戰略體系中。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們也看到,這也是中國政府推進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的著力點。第二個是“創新”。現階段,中國正處于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要想脫貧還存在諸多困難。因此,創新至關重要。創新意味著要推陳出新,探索新方法,改變助養貧困戶的方式。這也是糧農組織應該扮演的角色。我們努力加大農業創新力度,助力減貧。
舉1-2個農業革新的例子:第一個是利用電商,“互聯網+農業”的模式。這很關鍵,且頗具成效。但這不一定適合所有情況,也不是唯一的辦法,能實實在在地將農民、生產商與市場連接起來。問題的關鍵在于怎樣把農民帶向市場,或將市場信息傳遞給農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基本找到解決方法了。電商,或“互聯網+農業”,就是目前的解決方案之一。另一個是“農業+旅游”的模式,目前成效也很明顯。這也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略布局的一部分。目前,糧農組織正實施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這個項目里面的重點自然景觀和農業文化遺產已被保存數千年之久。很多農村人口聚集在這些地方,從事農業活動。他們可通過互聯網或鄉村旅游推廣銷售農產品,實現脫貧致富。
記者:在過去的40多年里,糧農組織和中國在農業、農村發展項目上有著長期和富有成效的合作。和過去相比,現在的合作項目有什么樣的不同和新變化?
馬文森:糧農組織和中國合作的第一個轉折點大約始于2006年。一開始,合作是單向的,由糧農組織提供技術支持,后來轉變成雙向合作,開展糧農組織與中國的南南合作計劃。這份計劃最初以農業合作為開端。過去十多年間,合作十分成功,它把中國、非洲和亞洲其他國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分享農業發展方面的經驗、技術和信息。2016年,合作進入新一輪發展階段。我認為,這是一個新轉折點,糧農組織和中國將會形成更加強有力的合作關系。事實上,雙方已經簽署諒解備忘錄,旨在建立更新更強的戰略伙伴關系。繼續推動雙方的共同項目,需要攜手合作,需要中國與世界分享減貧和農業發展經驗,也需要糧農組織與中國分享專業技能和知識。除了農業以外,糧農組織還將在其他領域通過合作助力中國減貧。
本杰明?戴維斯:我認為,隨著中國自身的不斷發展,它與糧農組織的合作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十幾年前,我們的合作項目可能主要著眼于農業生產方面,以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增加當地的供給。目前,我們更關注整體效應,農產品是整個價值鏈、整個糧食系統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實現農業產業化。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糧農組織也正從農業轉向其他方面,比如最近的項目都以農村減貧為主。雖然農業在減貧問題上已有很多突破成就,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局限在這個領域。我們和中國政府在農村減貧方面的合作還有很多事情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