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傳統工業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二者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在日前召開的云棲大會·上海峰會上,多位專家認為,制造業正在加速擁抱云計算,數字制造和智能制造正成為新的關鍵詞,云計算幫助企業加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云計算產業規模已達1500億元
近年來,我國云計算產業發展迅猛,據統計,云計算產業保持著超過30%的年均增長率,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十二五”末期,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已達1500億元,產業結構不斷優化,SaaS、PaaS占比不斷提升,混合云異軍突起,成為產業新的增長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放表示,云計算在為各類互聯網業務提供有力支撐的同時,已經向制造、政務、金融、醫療、教育等企業級市場延伸拓展, 成為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驅動力量。
事實上,多家國內發展較快的云服務商早已瞄準人工智能的工業效益,與制造業合作探索“企業上云”模式。阿里云目前已經和中策橡膠、協鑫光伏、徐工集團、德賽西威、比亞迪等國內十多家制造商合作;騰訊云則已經和三一重工達成合作,共同搭建了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網易云和吉利合作,利用大數據實現柔性制造,縮短了吉利新產品的上線周期。
“在工業時代,企業把資本、人力、土地作為最有效的生產力要素,今天隨著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的生產資料。”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在云棲大會·上海峰會上表示,今天的工農業和互聯網的結合是趨勢,云計算除了是技術服務以外,它更是一個推動工農業變革的動力。
業界認識到,數字經濟的主角是各行各業,而大數據、云計算等將成為行業新的生產力。相關專家認為,一個行業的云化程度,將是該行業數字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工業革命之后,電力為經濟及社會帶來深刻改變,人們通常把用電量作為衡量經濟好壞的重要指標。數字經濟時代,“用云量”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
云計算革新制造業
根據記者了解,從阿里云、騰訊云、網易云等企業與制造業合作的情況來看,云計算助力傳統制造行業實現了三個轉變。
首先是,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并助力商業模式轉變。
中策橡膠在引入工業大數據以及云計算技術以前,原本輪胎生產中的主要原材料橡膠會因為不同膠源產地、加工廠、批次等數千個復雜因子影響橡膠塊質量。通過引入阿里云人工智能算法,能在短時間內處理分析每一塊橡膠的“出身”,匹配最優的合成方案,提升混煉膠平均合格率3%至5%。
三一重工與騰訊云的云計算能力相結合,把分布全球的30萬臺設備接入平臺,實時采集近1萬個運行參數。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平臺可以遠程管理龐大設備群的運行狀況,不僅實現了故障維修2小時內到現場、24小時內完成,還大幅減輕了備件的庫存壓力。并且,它的商業模式也從過去的制造業轉變成服務業,比如有的施工單位買不起大型的設備需要租賃,可以帶動租賃服務業發展,甚至帶來了一些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其次,滿足制造業的定制化趨勢。
春風動力是一家生產高端摩托機車、全地形車的企業,目前多款車型可以實現個性化定制,而這樣的轉變是該企業在2015年開始加速“智能制造”改造,將先進自動化技術、傳感技術、控制技術、數字制造技術以及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實現工廠和企業內部、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實時管理和優化的新型制造系統,推動生產方式向定制化、柔性化轉變。
2016年9月,春風動力又開始改造企業云架構,將官網、電商系統和車聯網系統遷移到阿里云上,并尋求通過智能產品采集數據,利用阿里云的大數據能力實現定制化生產、個性化服務。春風動力副總經理高青說,通過“智能制造”改造后,春風動力的人均效益提升了30%,設備利用率提高25%,庫存周轉提升50%。
再次,助力制造業的海外戰略。
隨著國內云計算服務商在全球化云計算基礎設施的布局,中國企業可以使用阿里云、騰訊云等云服務來支撐全球業務發展。
記者了解到,阿里云的數據中心已經覆蓋香港、新加坡、迪拜、歐洲、澳洲、美國西部、美國東部等地,在全球設立了14個地域節點,基本實現了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的覆蓋;騰訊云于2016年12月對外宣布再開放11個海外服務節點,服務覆蓋全球五大洲,幫助云上海外業務實現高速互聯。
數據采集和互聯互通問題待解
2017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編制印發的《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以下簡稱《計劃》)稱,工業云成為應用促進行動的重點,《計劃》明確提出將促進制造業企業加快基于云計算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協同創新、個性化定制等業務形態,培育“云制造”模式,提升制造業快捷化、服務化、智能化水平,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從過去的個人電腦到個人的計算、個人云,甚至進一步的個性化計算和個性化云,同樣是PC,縮寫都一樣,但是后面的內涵已經完全不同。從過去孤立的終端變成一種完全聯網的、個性化的計算能力,而且是云的服務。他認為這是大勢所趨。
相關專家認為,制造業的云端改造已經帶來了兩方面的利好。一是云計算正在驅動制造業的智能化,除了提升生產協作效率,還有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組織方式創新;二是傳統制造業面臨很多積重難返的問題,生產方式的落后只是其一,銷售模式、管理模式需要引入更加科學的方法。云計算的出現就像是給制造業開出的一劑猛藥,也形成了新制造的雛形。
不過, 在北京大學工業工程系主任侍樂媛看來,當下首先需要解決工業數據采集問題和互聯互通問題。而目前來看,行業都是縱向發展,制造業需要經緯縱橫的數據采集能力,才能實現實時、動態、優化,這樣才能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
對于工業大數據及云計算融合發展的未來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總結道,一是從低價值分析發展到智能化挖掘,主要是深度學習算法技術發展;二是從批量化處理發展到實時化計算,例如GE的發動機有很多不同的部件,要在異地實時計算每個分廠的生產進度,現在可以做到實時化;三是大規模推送發展到個性化追蹤;四是從結構化數據發展到異構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