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風生水起的分享經濟在交通運輸領域也得到了廣泛運用,滴滴、ofo、運滿滿等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智慧物流市場空間巨大,目前遠未被充分挖掘。” 全國整車運力調度平臺運滿滿總裁苗天冶近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
得益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大規模應用,中國物流業正迎來變革并進入智慧物流階段。有數據顯示,2016年智慧物流的市場規模已達到2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有望超過萬億元。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的分享經濟浪潮下,智能物流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智能物流直擊痛點 萬億市場待啟
據了解,目前,國外物流企業早已形成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其他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裝備技術格局。而我國的物流企業在這方面已明顯落后,與國外先進物流企業相比,無論是硬技術還是軟技術都相差甚遠。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4.9%,但依然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左右。
據苗天冶介紹,以交通領域的貨運物流為例,傳統干線物流存在諸多行業痛點,如由于人工調度導致效率低下、層層分包導致成本高企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公路物流占貨運總量的70%以上,但車輛空駛率卻高達40% ,不僅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還進一步推高了物流成本。
在分享經濟浪潮下,物流的智慧化變革正在悄然發生。叭叭速配創始人饒小波認為,“互聯網+物流”已成為行業的新風口。通過優化車輛路線、網點布局和車輛供給空間分布,“互聯網+物流”減少了供需信息不對稱現象的發生,讓貨物找到閑置運力。而公路物流效率的提升,不僅為物流運輸節省了巨額成本,還節約了大量資源,空返率的下降對于節能減排、道路擁堵、路面養護都有著重要意義。
苗天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運滿滿平臺目前已匯聚了全國95%的貨物信息和78%的重卡司機,每日產生TB級別的海量數據。僅2015、2016兩年,運滿滿平臺上司機的月行里數由9000km提高到了12000km,平均找貨時間從2.27天降低為0.38天,節省柴油費用1300億元,減少碳排放量達7000萬噸,取得了降本增效和節能減排的巨大社會效益。
業內人士認為,智能物流在我國還處于發展初期,市場空間巨大,目前正是國內廠商突破技術瓶頸,積累項目經驗,從簡單設備生產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升級的時期。
苗天冶坦言,公司目前在車貨匹配方面具有優勢,但在甩掛運輸、無車承運、共同配送、共享云倉等市場空間巨大的領域還未充分挖掘,下一步將在這些領域持續發力。
利好政策涌現 資本加速進入
智慧物流迅猛發展的背后,是國家層面利好政策的相繼出爐。
2016年7月,國務院部署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戰略,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標志的智慧物流成為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軍。同時,電商物流迅猛發展,不斷刷新物流業的歷史紀錄,催生出各種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智慧物流從此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支持發展第三方物流,推進物流車輛、設施器具等標準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積極發展“互聯網+”車貨匹配、 “互聯網+”運力優化、“互聯網+”運輸協同、“互聯網+”倉儲交易等新模式、新業態,提高全鏈條運行效率。
交通部官員日前也表示,要借助互聯網新技術推進“互聯網+交通運輸”模式創新,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的新舊業態加快融合,增加優質運輸服務供給。
利好政策的不斷涌現讓資本敏銳地嗅到了廣闊商機:順豐京東等多巨頭接連布局無人機物流;京東配送機器人首次出現在人大校園,成功將快遞送達顧客手中;阿里巴巴宣布啟動一項代號為“ACE”的智慧物流車計劃,目標是推廣100萬輛新能源智慧物流車……
苗天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2013年公司初創之際,就獲得了滴滴投資人王剛的數百萬元天使投資。近年來,運滿滿不斷獲得資本青睞和大力支持。“目前,公司已經歷七輪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金,邁入行業獨角獸企業行列。”
諸多瓶頸待破 準入門檻仍高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我國智慧物流尚面臨諸多發展瓶頸。比如,跨境數據鏈路銜接不足,末端智能程度有待加強,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仍是挑戰。
由交通部科學研究院、菜鳥網絡與阿里研究院共同制作的《中國智慧物流大數據發展報告》顯示,我國物流業務數據化程度相對較好,但跨境物流詳情數據完備率指數僅為13.5,原因是跨境物流涉及多方協同合作,數據獲取難度較大;數據基礎設施還處于起步階段,指數值為18.8;物流協同化處于高速發展中期,但2016年12月末端協同率僅為9.4,反映出末端協同仍是行業瓶頸。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先進表示,下一步,我國將加強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交通設施網絡的基本狀態、交通工具運行、運輸組織動態的信息采集,形成動態感知、全面覆蓋、互聯的交通運輸運營體系。
而在苗天冶看來,智慧物流的進入門檻非常高。比如大數據的采集就存在一定的門檻。運滿滿目前主要做的是車和貨的匹配,這是所有從業者的第一剛需,與其他數據采集方式有很大區別,用戶粘性更大。“2013年是移動互聯網元年,到了2016年,移動互聯網的風口開始逐漸關閉。如果今天還有企業說要通過做APP去影響整個行業,我覺得這已不可能了。” 苗天冶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苗天冶認為,推動智慧物流的快速發展,關鍵在于推動行業的標準化,包括誠信體系的標準化和作業的標準化。和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距離。但這不是運滿滿一家能完成的,需要更多平臺整合全行業的力量去共同優化。這個過程盡管非常艱難,但意義重大。如果通過數據驅動和用戶規模效應,把智慧物流打造成標準化行業,就有希望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