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天“超級假日”圓滿結束,據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10月8日綜合測算,本次假日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0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836億元,按可比口徑前7天與2017年同比計算,分別增長11.9%和13.9%。另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5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10.3%。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以“旅游+”融合發展方式打造的旅游小鎮、旅游度假區、旅游綜合體、特色旅游產品等成為假日亮點。業內人士指出,“超級假日”旅游和消費火爆的情形反映出,休閑消費正成為我國消費升級的新動力。
“火力齊發”國內游出境游雙增長
國家旅游局表示,假日期間,大眾旅游需求旺盛,各地旅游接待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較去年同期均有增長。一方面熱點省份、熱點城市旅游持續火爆。比如遼寧省共接待游客4544萬人次,同比增長9.3%;實現旅游收入259.44億元,同比增長9.7%。另一方面,新興旅游目的地和地區快速增長。內蒙古自治區共接待游客1062.18萬人次,同比增長24.49%;實現旅游收入83.33億元,同比增長38.3%。
長達8天的“超級假日”讓旅游市場迎來集中出游潮。國內游方面,據攜程發布的《2017“十一”周邊游報告》顯示,“十一”期間,周邊游出行量同比暴增100%,從10月3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7日,都是周邊游的高峰期。
螞蜂窩聯合今日頭條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游客對境內游的關注度大幅上漲,與去年相比,漲幅高達101%。相比之下,中國對出境游的關注雖然也增長,但相對更為理性,漲幅為55.7%。螞蜂窩旅游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分析稱:“中國人的境內游越來越重視‘到另一座城市體驗另一種生活’,正在經歷從單純‘旅游’到‘度假’常態化的升級,這是境內旅游市場日漸成熟的表現。”
出境游方面,國家旅游局表示,出境旅游市場基本保持穩定,團隊游客比例持續下降,自助游客比例持續上升,短線游比例下降,長線游比例上升,部分游客利用帶薪年休假拼假出行,越來越多的出境游客不再熱衷于“買買買”的購物游,而是追求深度體驗。國家旅游局出境團隊游系統及網絡大數據顯示,預計假日期間出境游客數將超過600萬人次,其中團隊游客64.19萬人次。
驢媽媽旅游網大數據顯示,泰國、中國香港、越南、中國澳門、菲律賓、日本、美國、馬來西亞、柬埔寨、澳大利亞成為出境游十大熱門目的地。同時,在“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帶動下,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等小眾的東歐國家旅游熱度也在不斷攀升,紛紛上榜今年國慶期間出境游增速最快目的地。
豐富多元主題游產品被催熱
除了出游人數和收入規模的大幅增長外,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的旅游消費結構和趨勢更值得關注。國家旅游局表示,紅色旅游、民俗旅游、鄉村旅游主題活動豐富多元,以“旅游+”融合發展方式打造的旅游小鎮、旅游度假區、旅游綜合體、特色旅游產品等成為假日亮點。
據同程旅游發布的《2017“十一”黃金周居民旅游消費盤點》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品質游、深度游和休閑游已成為長假期間居民出境游、國內游的共同趨勢,各類主題游產品逐漸成為黃金周旅游消費“主角”,豐富多樣的休閑度假需求占比大幅攀升則成為居民長假周邊游的新消費趨勢。
旅游消費升級大趨勢在旅游人均消費中得到體現。同程旅游數據顯示,國慶黃金周期間,國內居民用于購買出境游產品的人均支出突破了5000元/人。全國主要的二、三線城市的出境游人均支出增幅遠高于一線城市,已成為黃金周出境游市場新的增長動力。人均支出的持續攀升表明人們對于高品質旅游產品的需求在不斷增長。
消費新趨勢的另一大表現則是深度游。據同程旅游與騰訊聯合發布的黃金周旅游大數據顯示,出境游消費者的關注熱點正逐漸從熱門景點和知名購物中心向一些相對小眾的景點和當地購物消費場所轉移。“像當地人一樣休閑消費”正在成為國內居民出境游的大趨勢。
此外,各地全域旅游建設對于黃金周旅游消費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自駕游、海濱游、高鐵游、民俗游、紅色旅游等主題游需求旺盛,對當地旅游消費帶動作用明顯。以民俗游為例,張家界、蘇州、杭州、新疆等地的民俗文化表演深受各地游客歡迎,相關旅游景點在同程旅游平臺的預訂情況異常火爆。
“民俗文化游是最需要全域發展、全域規劃的細分市場,周莊、同里、烏鎮、西湖等都是這方面的成功典型”,同程旅游創始人吳劍告訴記者。
隨著旅游消費升級,在出游過程中,消費者不僅希望玩的盡興,而且還在住宿等方面追求品質和個性化。攜程大數據顯示,周邊出行的消費者中,入住高星級酒店的占比近九成。
消費升級“政策組合拳”將出臺
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5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10.3%。總體來看,今年“十一”黃金周,國慶、中秋“雙節”相逢,形成8天“超長”假期,全國節日市場銷售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新興消費亮點紛呈、傳統消費提質升級,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漸成消費新時尚,供給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綠色共享、移動支付進一步拓展了消費增長新空間,消費供需結構升級有力增強了城鄉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業內人士指出,“超級假日”旅游和消費火爆的情形可以反映出,休閑消費正成為我國消費升級的新動力。
受到休閑旅游等新型消費的帶動,我國消費增長一直保持比較強勁的勢頭。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2年的21.4萬億元增長至33.2萬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51.8%提高到64.6%,連續三年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減弱,對內需的依賴增強。大量促進消費增長的政策逐漸釋放效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消費增長和消費升級。
記者還了解到,消費政策層面,下一步,在提升消費品品質,改善消費環境,扶持新消費,以及引導境外消費回流等方面,相關部門將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著重從供給側發力,拓展消費新空間,其中就包括研究優化進口審批手續、增設進境免稅店等支持品牌消費發展的“政策組合拳”。
服務消費和中高端消費也將獲得政策層面的重點扶持。記者從商務部等部門獲悉,順應消費結構升級和需求變化趨勢,著力擴大中高端產品消費,滿足迅速增長的新興服務消費需求,成為今年釋放國內消費潛力的關鍵。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具體到服務消費方面,應該更多從簡政放權、擴大準入的角度,完善公共服務促進消費增長,補上制度建設的缺位。此外,還可以共享的發展理念整合全社會的資本,例如對于旅游業等領域已有的廠房等配套資源,就可以循環共享,避免造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