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殷曉霞)“十九大報告提了一個很重要的判斷,就是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攻關期,必須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第83屆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作了如上表述。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
對于怎么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他表示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重點推動經濟發展的“三大變革”,即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目標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劉世錦認為,質量變革是主體,效率變革是主線,動力變革是一個基礎。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解決這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間的核心問題,需要推動幾方面的改革。
第一,正確認識增長目標和機制問題。他表示,中國正在向一個高質量、高效益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轉型,要解決這個問題,在經濟發展目標上,要關注就業創業、質量效益、經濟穩定性、經濟可持續性。
第二,穩定社會、市場和企業家的預期很重要。他表示十九大報告傳遞了很重要的信息,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市場優勝劣汰,以及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同時,他表示,要堅定地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產權、財產權、人身權和人格權。
第三,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降低全社會的土地、能源、通訊、物流、融資成本。劉世錦強調,根據已有的研究,中國的土地、能源、通訊、物流、融資等成本,比美國要高一到兩倍。這是因為,總體上來講,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當然有資源稟賦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們體制上的問題,沒有一個充分的競爭,資源沒有優質配置,這應該成為下一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
第四,推動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結構優化和戰略性重組。劉世錦表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是對過去十八屆三中全會講的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是再一次的延伸或者提升。 ”
第五,重視創新環境建設。劉世錦認為創新是驅動中國經濟很重要的動力,并表示更重要是創造一個有利于創新的環境。這個方面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包括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創新主體的穩定預期、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不同階段集中產品的有效服務、產業配套和創新基礎設施的支撐等等。
最后,他表示,過去40年,我國確實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仍處在追趕期,還需要不斷學習與創新。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還要繼續吸引外資,現在并不是因為缺資金,而是缺資金背后的技術、管理、供應鏈、品牌、營銷渠道等等這些東西。此外,要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因為服務業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