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調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所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我國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個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建設雄安新區,對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為避免城市化進程中人口集聚引發的各種資源環境問題,綠色發展是雄安新區建設,也是京津冀協調發展的重大課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保障水平由此成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優先關注對象。資源環境承載力是從分類到綜合的資源承載力與環境承載力(容量)的統稱。一般而言,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自然生態環境不受危害并維系良好的生態系統前提下,一定地域空間的資源稟賦和環境容量所能承載的人口與經濟規模。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思想萌芽于?18?世紀末,經過?200?多年的發展,業已成為描述區域發展限制的一個重要概念和關鍵指標,近年來更是作為關鍵控制因素實際應用于國家和地方規劃以及災后重建。基于資源環境承載力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本文從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相互關系出發,基于人糧關系的土地資源承載力和基于人水關系的水資源承載力,對雄安新區及其周邊地區的人口與水土資源承載力進行了初步分析與評價,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雄安新區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若干建議。
雄安新區及周邊地區的人口發展
近?60?年,雄安及周邊地區人口在同步增加,增幅低于河北,遠低于京津
1953—2015?年,雄安新區人口從?53?萬增至?113?萬,增加?60?萬人,增幅為?113.4%;雄安及周邊地區人口從?300?萬增至?655?萬,增加?355?萬人,增幅為118.1%;雄安新區與雄安及周邊地區的人口基本在同步增長,區域內部有所差異。與周邊省市相比,雄安新區的人口增幅低于河北(122.1%)近?10?個百分點,遠低于北京的?323.3%?和天津的?234.7%,人口增幅僅為北京的?1/3?和天津的?1/2(圖1)。
從時序變化看,雄安新區人口增長特征與北京、天津差別較大,與雄安及周邊地區相似:20?世紀?50?年代人口增幅不足?2%;60?年代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增幅保持在?2%—4%?之間;70—80?年代維持在?1%—2%?的增長水平;90?年代后期人口增長開始放緩,增幅維持在?1%?以下;2000?年以來人口增幅略有上升,保持在?1%—2%?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