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訊 記者吳陸牧報道:記者近日從重慶市保稅港區獲悉,截至目前,該保稅港區已累計引進企業超過1800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33億美元,累計實現進出口貿易額4889億元人民幣。2017年,重慶保稅港區規上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等關鍵指標位列全國14個保稅港區第一,整體發展水平位居全國保稅港區前三名。
重慶保稅港區是我國首個擁有“水港+空港”功能的內陸型保稅港區,也是全國試點貿易多元化政策的兩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一。近年來,其充分發揮重慶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區位優勢,在完善口岸、通關、通道等開放功能平臺的同時,培育發展了加工、貿易、物流三大產業,初步建成了輻射內陸地區重要的保稅加工基地、保稅物流基地和服務貿易聚集區。
重慶保稅港區集團總經理黃杰介紹說,重慶保稅港區近年來積極承接沿海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的同時,一方面推動智能終端加工產業集群化發展,另一方面不斷促進加工貿易與服務貿易深度融合,推動保稅港區內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以智能制造產業為例。重慶保稅港區在原有的筆記本電腦、加工貿易等傳統產業基礎上,延伸、引進、拓展了智能手機和智能穿戴設備等產業,形成了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條;在原有的華碩等品牌基礎上,引進了索尼、卡特彼勒等7個新的國際品牌和惠普全球維修中心等項目,推動產業創新邁向高端。
數據顯示,過去5年,重慶保稅港區已累計生產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臺式電腦、智能手機及智能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產品1.18億臺(件),占重慶全市同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31.65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重慶自貿試驗區建設、中新(重慶)互聯互通項目,重慶保稅港區逐步從成立初期的加工貿易一枝獨秀,創新發展出以“保稅+”為特色的新興服務貿易業態,成為新的進出口貿易增長點。
面積為4.7萬平方米的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是重慶保稅港區發展“保稅+展示交易”的重要平臺,目前累計引進55家境內外客商入駐。記者在這里看到,意大利館、澳大利亞館、俄羅斯商品館等多個各具特色的國別館內展銷著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選購。
此外,在“保稅+整車進口”方面,重慶保稅港區連續兩年成功舉辦進口汽車會展活動,引進整車進口企業26家。2017年,重慶保稅港區的整車進口貿易量首次突破整年1000輛大關。其中,經中歐班列(重慶)從重慶口岸完成進口清關的比例超過40%。
按照重慶保稅港區最新發布的3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將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850億元人民幣;進出口貿易額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外資3年累計突破1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