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現有優勢,進一步牽頭國際微生物模式菌株測序計劃,從全球數據共享到實物資源合作
微生物組學也是一個世界各國爭相發展的戰略性科技領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部署了支持微生物組研究的國家計劃。2016?年?5月13日美國宣布啟動“國家微生物組計劃”,相關政府部門攜手私營機構投資高達?5?億美元,對微生物組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醫療、食品生產及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我們應當以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為抓手,依靠我國在微生物資源的研究、測序技術、微生物數據綜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優勢,抓住機遇,盡快啟動涵蓋人體、農業、環境、傳統發酵、新技術等內容的“中國微生物組計劃”重點研發專項,并進一步利用該計劃建立的國際合作網絡,啟動中國引領的微生物組國際合作計劃,搶占微生物領域的戰略制高點。2017?年?10?月,我們在現有全球數據合作的基礎上,啟動了“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數據挖掘及功能解析全球合作計劃”(GCM 2.0)。目前已經有?14?個國家的?24?個保藏中心參加這一計劃,并提供相應模式菌株的菌株或者?DNA,使我們從早期的全球微生物資源數據共享,進入到實物資源合作階段。
通過生物大數據平臺推動生物大數據產業發展
BCC Research?的報告中指出:“2013?年,全球新一代測序和數據分析市場總額為?5.1?億美元,至?2018?年,這一市場總額將增長至?76?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71.6%”。生物大數據蘊涵著巨大的產業價值,屬于國家戰略資源。我國是生物多樣性和生物技術大國,生物物種、生物資源和生物技術數據極其豐富,這些數據與生物產業息息相關。未來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將數據轉化為信息和知識的速度與能力。基于大數據的研究和信息發現已經成為生命科學研究新范式和科技創新引擎,并將改變生物產業格局,催生產業新業態。生物大數據平臺是科技推動產業發展的橋梁,應該通過政策規劃、科研項目布局等多種方式,引導大數據研究成果與產業化應用進行對接,提升企業參與生物大數據研發的積極性,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作者:劉柳 馬俊才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北京。《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