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
水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驅動水產養殖模式發生重大變革。新的水產養殖模式關鍵的變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①向集約化,即設施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②向生態化和有機化的方向發展。對現代水產種業而言,培育適合集約化工廠養殖或是適合“稻漁綜合種養”等綜合生態化養殖的水產養殖動物新品種是未來發展的目標。因此,我國應在以下?3?方面持續支持、重點布局。
水產養殖動物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基礎解析。解析水產養殖動物主要經濟性狀的遺傳基礎,重點包括揭示生殖質發生和原始生殖細胞特化與遷移、性別決定和分化、配子發生與成熟的分子機制;闡明性成熟和生長、應激內分泌和生長的相互協調及其調控機理,以及肌肉細胞增殖和蛋白/脂肪平衡的作用機理;揭示先天免疫系統的信號通路、重要病原與宿主免疫系統的作用機制;揭示耐受低氧或低溫的信號通路和表達調控機理,為培育高產、抗病或抗逆水產養殖動物新品種提供理論基礎和基因資源。
重大育種技術創新和新品種培育。建立遺傳性別鑒定的分子技術和控制魚類生殖(育性或性別)開關新技術,開展或研發適合水產養殖動物的全基因組選擇育種、分子模塊設計育種和基因組編輯育種,并集成和創新選擇育種、倍性育種、性控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借腹懷胎等育種方法,培育適合集約化工廠養殖或適合綜合生態化養殖的高產、優質、抗病、抗逆的水產動物新品種,進行種業技術集成和示范。
魚類及水產遺傳育種設施和研究平臺創建。集成并創制全天候室內養殖魚類系統,建立活體核心種質資源庫;建立全天候室內孵化培育系統,實現養殖魚類親本培育、人工繁育和苗種培育的精確控制,避免惡劣天氣和外敵侵害帶來的損失;建立水產動物基因組、功能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研究平臺以及水產生物分子育種技術平臺;建立生態可控、環境友好的養殖魚類經濟性狀評估平臺,以評價培育的新品種在不同養殖模式下的生長性狀、營養需求、抗病或抗逆能力;研發高效環保飼料,建立新品種的精確投喂技術,并集成建立水質調控和病害防控技術,保障我國漁業“生態環保、安全高效、優質增收”可持續發展。(作者:桂建芳 周莉 張曉娟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漢 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北京《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