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開展科技合作,推動技術轉移轉化,形成了以科技助力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的綠色技術轉移轉化模式
CEGT?通過項目聯合研發、人才聯合培養等模式,深入拓展綠色技術的轉移轉化。CEGT?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特點或需求,形成了技術轉移轉化-聯合實驗室建設-技術人員培訓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建成了中-緬-蒙-剛綠色礦產國際聯合實驗室、中-泰-馬可再生能源國際聯合實驗室、中國-沙特-巴基斯坦石油聯合中心、中-埃-蘇綠色科技聯合實驗室,成為開展國際合作工作的重要支撐點。CEGT?還開創了以技術為載體,助力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的轉移轉化新模式,推動了綠色技術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應用。
中-緬-蒙-剛綠色礦產國際聯合實驗室。以生物冶金技術在緬甸蒙育瓦銅礦的成功轉移轉化為例,CEGT?在生物冶金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礎,該技術依托萬寶礦產在緬甸的投資,實現了低品位硫化銅礦生物堆浸技術成果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促進在緬投資約?15?億美金的兩個亞洲最大的生物冶金生產線的高效運行,是目前中國在緬甸投資的最大工程。生物堆浸技術新技術的開發與輸出,在緬甸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直接就業?5?000?人,促進了緬甸當地稅收,同時幫助企業直接增收?5?000?萬美金,也促進了我國國內相關制造業和勞務的輸出(包括研究、設計、勘探等的輸出)。從而有力支持了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成為中緬合作的典范。隨著合作的不斷深化,雙方的工程和技術人員也加強了互訪與交流,包括短期培訓、項目研討、定向培養等,并將合作范圍擴展至非洲,通過協同科技創新快速帶動地區科技合作網絡的形成。
中-泰-馬-柬可再生能源國際聯合實驗室/分中心。CEGT?和泰國馬漢科理工大學于?2016?年?8?月在北京簽署了分中心的建設合作協議,協議內容涉及人才培養培訓、聯合項目攻關、平臺共享等。此外,雙方還聯合申請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泰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RCT)“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并獲得資助。在籌建可再生能源國際聯合實驗室期間,獲得了相關國家企業的大力支持,如泰國最大石油集團全球化工公司(PTTGC)、泰國暹羅化工集團(SCG Chemicals)、馬來西亞創新中心(MIH)、馬來西亞生物質產業聯合會等。馬來西亞創新中心負責人?Vincent Wong?率隊多次訪問?CEGT,商討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關鍵技術問題。目前,CEGT?依托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聯合馬來西亞創新中心及黑龍江企業(黑龍江幸福人生態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生物材料聯合實驗室的籌建工作,三方約定共同建設年產量?5?000?噸的生物合成樹脂示范基地,于?2018?年?12?月?31?日前投產運營。
中國-沙特-巴基斯坦油氣聯合中心。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產公司,擁有世界最大的陸上油田和海上油田。CEGT?和阿美石油公司進行了多次會晤,2018?年?4?月?CEGT?主任張鎖江院士率隊赴沙特考察中石化沙特分公司建設情況,探討三方在沙特達蘭科技谷共建綠色技術聯盟石油研發中心,目前已完成了初步設計工作。經過充分溝通,除了在石油資源利用、人才培養方面開展合作外,未來還將進一步基于各自的優勢,在尾氣處理、化工產品、冶金等方面加強相互關注,并拓展實質性的合作內容。
中-埃-蘇綠色科技聯合實驗室。青蒿素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之一,工業上生產青蒿素主要采用諸如石油醚的有機溶劑浸提黃花蒿葉,并對提取物純化分離。然而,該過程存在環境污染重、能耗高、成本高、產能低等問題。CEGT?通過引入強化設備、工藝創新,突破了青蒿素規模化生產的關鍵技術,獲得青蒿素生產集成新工藝。該技術已在河南省禹州市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產業化,運行結果表明:采用新工藝,溶劑損失量可減少?200?噸/年,能耗降低?40%,產品純度?>99%,產能達?60?噸/年,得到了企業的充分肯定。產品遠銷蘇丹,并通過與蘇丹動物研究所的合作,開展青蒿素在治療動物疾病方面的相關研究。目前?CEGT?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已與蘇丹、加納、埃及、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就該技術的推廣應用達成了合作意向。
同時,CEGT?結合沿線國家當地資源利用特色,支持沿線國家開展綠色技術領域的政策能力建設;積極與沿線國家共同開展綠色技術領域的科技創新規劃編制,科技創新政策制定,推動開展重大科技活動的聯合評估,形成科技創新協作技術支持和咨詢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