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川物質平衡變化
一條冰川的物質平衡是指該冰川在某一時段內(通常為?1?年)以固態降水為主的物質積累量和以消融為主的物質支出量之間的差值,即某一時段內冰川物質的收支狀況。在某一研究時段內,如果冰川物質平衡是正值,則表明該冰川物質處于積累狀態,冰川會增厚或前進;如果冰川物質平衡是負值,則表明該冰川物質處于虧損狀態,冰川會減薄或退縮。冰川物質平衡的研究方法有冰川學方法(野外觀測法和模型計算法)、水文學方法、大地測量學方法和重力測量法等。目前,山地冰川物質平衡研究常用的方法是野外觀測方法和大地測量學方法。
圖?2?是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不同地區基于大地測量學方法獲取的冰川物質平衡和監測冰川物質平衡的綜合對比圖。為了研究近?50?年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冰川物質平衡的變化趨勢,我們將收集到的冰川物質平衡資料,大致以?2000?年左右為界分成前、后兩個時段,以分析其近期變化與前期變化之間的差異。結果表明,阿爾泰山、天山東部、青藏高原東部和南部地區的冰川其物質不僅虧損量大,而且基本都處于加速虧損狀態,其中藏東南地區尤為顯著,其近期的冰川物質虧損速率大于每年?0.6?米水當量;天山西部冰川的物質虧損量也較大,但近期虧損速率呈減小趨勢;喀喇昆侖山、西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地區的冰川,其物質平衡水平普遍偏低,近期冰川物質大多處于積累狀態(這進一步說明“喀喇昆侖異常”現象不局限于喀喇昆侖地區),即使物質處于虧損狀態的冰川,其近期虧損速率亦呈減少趨勢。對比圖?1?和?2,可以發現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冰川物質平衡變化的空間格局與冰川面積變化的空間格局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冰川物質虧損速率增大的地區,其冰川面積的萎縮速率就大,冰川物質虧損速率減小(或物質平衡處于正值)的地區,其冰川面積的萎縮速率就小。這也說明了不同方法、不同資料所獲得的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冰川變化空間格局的可比性與一致性。
圖 2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不同時段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冰川物質平衡變化
冰川變化的原因
冰川變化不僅受到氣溫變化的影響,而且受到降水量變化的影響。近幾十年來,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都經歷了顯著的變暖。1955—1996?年,青藏高原氣溫上升速率為?0.16℃/10?a,大大高于同期北半球氣溫的上升速率(0.054℃/10?a);而且?1998—2013?年,青藏高原氣溫的上升速率達到?0.25℃/10?a?。這是造成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冰川物質虧損速率加速的直接原因。天山地區?1960—2014?年的增溫率達?0.30℃/10?a,其中東、中天山區的增溫率高達?0.45℃/10?a。這是天山中、東部地區冰川面積萎縮率較天山西部地區大的關鍵原因。另外,氣象觀測資料表明,近幾十年來青藏高原南部和東部地區降水量呈弱的減少趨勢,這也進一步加強了這些地區冰川的退縮趨勢。相關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區(尤其是喀喇昆侖地區)近幾十年來不僅氣溫有所降低,而且降水量呈增加趨勢,這是導致“喀喇昆侖異?!爆F象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